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技术贸易壁垒测量

时间:2022-09-03 05:37:27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技术贸易壁垒测量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78-01

摘 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按照中国与东盟所签订的相关协定,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将逐步降低,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技术贸易壁垒的抬头,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CAFTA间的贸易往来。

关键词 技术贸易壁垒 频数比率 覆盖率

从2010年1月1日开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将技术贸易壁垒单独分开,系统的说明技术贸易壁垒的特点、分类及其对双边货物贸易往来的影响程度。本论文将以技术贸易壁垒的量化分析作为切入点,以东盟主要成员国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对东盟整体技术贸易壁垒的强弱程度进行测量与分析。

一、技术贸易壁垒量化方法介绍

在技术贸易壁垒测量方法中,频数比率和覆盖率是主要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覆盖面指数是反映一国在某一时间比如某年对来自他国的进口商品采用的非关税措施情况,即非关税措施覆盖的进口商品在所有进口商品中占的比重有多大。假定:i为某进口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号;t表示进口国对来自j出口国的商品采用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那一年;T表示作为进口权重的年度;j为某一出口国; 是一个哑变量,其值在有出口商品遭受技术贸易壁垒时为1,没有时为0; 则指i税号进口商品价值在该进口国所有进口商品价值,则覆盖面指数公式为:

如果关税税则号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虚拟变量 为1,否则为0;如果有来自于任何出口国的进口产品,虚拟变量 为1,否则为0; 表示所要考察的商品类别中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税则号产品数目。

二、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技术贸易壁垒的频数比率和覆盖率

1.据选取、计算说明

在数据选择方面,本文主要选用2007年、2008年两年的中国对东盟主要国家按照HS4位码出口量的数据,然后根据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网站提供的东盟六国的截止2008年对外通报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信息,从整体上来估算中国出口商品遭受东盟技术贸易壁垒的情况。

本文利用之前介绍过的指标,来对中国出口东盟的商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作出度量,其覆盖率为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出口的商品的出口额占行业内所有商品进口额的比重,频数比率为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出口的商品的税目数与该工业行业所包括的税目总数的比率。

2.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两项指标的强弱分布来看:

(1)频数比率:2007年指标超过45%的为第85章(电机、电气设备等);2008年指标超过45%的为第85章、第21章(杂项食品)和第95章(玩具、游戏用品等),其中07、08两年的第85章指标均超过55%,所遭受相关技术贸易壁垒政策约束相对较强。从壁垒措施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第2类(植物产品)、第4类(食品、饮料、酒、烟草等)、第6类(化学品)、第16类(机电及音像设备等)、第20类(杂项制品)等五大类产品,除第16类的产品的频数比率平均超过45%,其余的平均在20%左右。

(2)覆盖率:2007年指标超过45%的同为第85章;2008年指标超过45%的为第85章、第84章(机械、机器设备等)、第21章和第95章;其中第85章商品仍然遭受最大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约束。而在壁垒措施分布方面,与频数比率的情况一样,其中,第16大类的商品遭受最严重的技术壁垒措施。

通过观察两项指标:

(1)从整体上来看:东盟主要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仍然主要针对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例如农产品、食品等,这也是由于东盟地区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东盟也一直是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区;

同时,像玩具、轻工艺品等较低附加值的产品也是东盟的主要出口产品,并且长期保持着与中国同类出口产品的竞争关系,因此,处于对本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考虑,也将主要的技术壁垒集中在这些方面;

而交通运输、机械电子、电气等设备方面,虽然东盟在这些方面的进口量一直占据很大比例,但随着各国政府大力发展相关产业,通过对外的技术交流,尤其在电子、通讯等方面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出口水平大大提升,因此出于对国内优势产业及国内市场的保护,各国往往对此类组别的商品进口设置了内容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从东盟六国上来看:泰国是实施技术贸易壁垒最为严格国家,所涉及的大类商品超过12类,截止2008年所通报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累计超过300项,在对第4类、第16类、第20类的商品所实施的壁垒措施最为严格,多数两项指标均达到100%,其原因可能是泰国受壁垒措施保护的产业,尤其是农业,属于国家的基础产业,其产品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因而政府会对其进行特殊保护;相对较弱的国家是新加坡和越南,其原因主要是新加坡和越南绝大多数的技术标准均是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制定,而“中国制造”在技术标准上也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

三、如何应对东盟的技术贸易壁垒

1.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1)继续倡导、推进企业提高自身生产质量的政策,通过立法执法、科技创新提高质量。

(2)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利用WTO规则在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条款

在中国与东盟签订的争端解决机制框架协议中也提到,当双方无法就争端达成一致时,可将问题提交到WTO,由其判断、裁定双方各自责任所在。

(3)加大同东盟国家的谈判力度,努力减少双边在技术贸易壁垒的摩擦。

2.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1)增强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创新力度。产品的内涵就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东盟各国中,很多技术贸易壁垒所涉及的内容均是采用国际标准,如果企业的产品在出口东盟遭遇壁垒,换成是另一个出口地,也一定会发生同样状况,因此,只有不断强化产品,才是主动解决贸易壁垒的途径。

(2)分清技术贸易壁垒性质,熟悉并合理使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东盟往往会自行制定带有“歧视性”的规则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遭受外来商品的冲击,例如泰国对农产品的保护。这时,不能单靠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来与之抗衡,更应使用相关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熟悉、掌握贸易规则,对于企业打开国际市场至关重要。

(3)积极与同国外同行业的交流,争取在技术贸易壁垒问题上的协商解决。

上一篇:县域零售供应链的层级缺货现象研究 下一篇: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