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09-03 05:18:50

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 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小学生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可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差、不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计算问题的错误等原因,很多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解决能力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被逐渐应用到教学中。但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很多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仍然没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希望能通过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一、现阶段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因分析

1.小学生自身原因

影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小学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方法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不健全。在这个阶段很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收集信息,特别是在解决应用题方面,部分小学生不懂得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信息是次要的信息,这就出现了很多小学生害怕应用题的现象。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这一年龄阶段已经初步分化,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已经学会用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部分学生对应用题解决问题的解决也呈现一个多元化趋势。

2.小学教师教育模式的原因

首先,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没有积极性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是围绕着“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完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考虑小学生的接受程度。这种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仅仅停留在对这一道或者相类似题目的解法上,诸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次,小学数学教学的教材虽然使用着新课标教材,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老师处于绝对崇高的地位,很多小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唯师是从,不敢也不会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质疑。另外,教学模式单一,辅助工具简陋。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粉笔、黑板、和尺子,利用画图、演示等解决问题。可小学生正是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投影仪、电子幻灯片等利用光影来教学的效果更具有吸引力,可是教学条件却很难达到。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建议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方面,要想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就要学会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数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形式呈现多以卡通、情境、对话的方式。无疑,这种设计将更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可有时候信息呈现多乱、散,也给学生解题增添了难度。低年级数学教材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图,从图中获取主要信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加强与同桌或小组交流,让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补充对方信息收集信息中的漏洞。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比如通过学生去春游,计算怎样的公交路线、门票最便宜等等,再比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生活中一些规则物体的面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主动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小学生在数学解题能力上的不足、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生提出问题不仅反映了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反映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质疑问难。教师对创立质疑情境,会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当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可和肯定时,小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这将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课后反思

一方面,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应用题也是数学中的难点。如果想让学生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操作或画图理解题意,使学生直观感知数量关系,再把操作或画图过程与四则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温故而知新,只有学会反思才能彻底掌握知识点。在作业和考试中,很多小学生经常会错一些不该错的问题。所以问题解答完后,检验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检验能力也同样是数学解题能力的一部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充分挖掘数学题目信息,使学生乐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探究之趣,成功之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新绵.如何培养小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林丽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1(1).

[3]王永丽,郑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实验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4).

[4]刘碧霞,魏亚琴.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教学周刊,2012(11).

上一篇:营造开放性教学环境 培养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