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整合

时间:2022-09-03 05:10:25

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整合

摘 要: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时代背景;意境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里,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教学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它也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之一。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注意,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实现的。它使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等直观媒体信息,并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活动画面,并伴有音乐、声响,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任何媒体都无法做到的。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动静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声、情有机融合,互为相济,使语文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可说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之一,不可等闲视之。

一、重现时代背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年鸣

教育学告诉我们,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不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高中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初中语文的部分文章内容反映的是现当代时期的事情,更不乏解放以前的事情,如冰心所作的《小桔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等,距今已有五十多年;还有一些涉及国外的作品,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等等。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光凭就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完成本次的教学工作。

如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暗杀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暗杀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闻一多面临的险境。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跟当年的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带着这样的情感去阅读这《最后一次讲演》,还能不成功么?

二、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在“电子黑板”上讲解或演示,把口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正确、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质量。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初中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 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 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 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形、声、 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 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录音机放录音,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那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熳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再让学生随录音朗读课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极高。而且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法 下一篇:探析蒙古族学生语言思维模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