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意见影响贷款续新研究

时间:2022-09-03 04:06:17

审计意见影响贷款续新研究

摘要:研究审计意见对贷款续新的影响是从债权关系的视角考察审计意见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作用。利用上市公司2005~200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分析上一年审计意见与次年贷款续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银行因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而作出不同的贷款决策,审计意见在银行货款的决定过程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新审计报告准则在行文格式的改变进一步增强了可理解性和决策有用性。

关键词:审计意见;影响;贷款续新

中图分类号:F23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2-0074-05

一、引言

我国银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建立“统一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责任明确”的授信管理体制,后来又逐步引进了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整个银行业对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加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规避信贷风险对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促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和快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深入了解借款人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那么,审计意见作为企业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否为银行所识别、理解和运用呢?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对是否贷款的续新以及贷款续新的数额具有决策价值。

二、文献回顾

从文献来看,对信贷决策中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研究主要采用针对银行信贷官的实验研究法,也散见问卷调查法和多元回归法。早期学者从债权关系的视角考察审计意见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多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且结论不一。如Estes和Reamer(1977)向贷款主管寄发问卷调查,问卷模拟了现实贷款决策情形,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对贷款主管的决策程序并无显著的影响。而Firth(1978)采用同样的方法却发现无保留意见公司被给予的“最高贷款额”显著大于持续经营和资产计价两类保留意见公司;“偏离公认会计原则”保留意见公司被给予的“最高贷款额”显著大于持续经营和资产计价两类保留意见公司。在以后的试验研究中,Gul(1987)、Bamber 8L Stratton(1997)、林志军(2003)、杨臻黛和李若山(2007)等人的结论支持审计意见在商业银行信贷续新中的决策有用性,即审计意见的“洁净”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信贷人员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评估产生影响;而Libby(1979)、Houghton(1983),Johnson(1984)、AbdelKhalik et a1,(1986)、Elias&Johnson(2001)、Bessell&Umar(2003)等人的结论则显示审计意见与贷款续新无显著相关性。

在问卷调查研究中,结论较为一致。Antonio(2003)曾对西班牙的银行业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银行进行信贷限额、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贷款担保等决策中,审计意见皆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胡奕明等(2007)的问卷调查发现,银行在审贷过程中除了要求借款人提供一般信息外,还要求提供近3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有的银行甚至还对审计师提出了资格要求,如要求审计师具有一定的规模、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经验等。非常负面的审计意见可能导致贷款申请失败。审计意见在某些银行是内部评级的一个指标,且占有相当高的权数。

审计意见与贷款续新关系的多元回归研究较少,相近的研究多见于财务指标与贷款续新,如Peterson和Rajan(1994)发现,银行偏向于给予规模更大的上市公司较低的利率及更多的续新贷款;而对存在担保、诉讼的企业,银行会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减少续新的政策保护自身利益。Blackwell etal(1998)针对经过审计和未经审计的差别,考察银行在对小型私人企业的循环贷款决策时的审计意见价值,研究发现与未经审计的企业相比,经过审计的企业在贷款续新方面更具优势。胡奕明、周伟(2006)利用1999~2002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银行贷款政策与企业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审计意见被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发现审计意见与银行贷款决策之问的关系不明确与不一致。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会计报告模式本身的局限性等原因,会计信息并不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同时会计被广泛运用于“决策”领域和“政策”领域,使之具有“经济后果”。而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减少企业成本(Jenson和Meckling,1976)。审计意见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断言和声明,洁净的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向银行传递的“好信息”,是对审计师站在独立的第三方立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肯定。不洁净的审计意见表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或财务状况是有问题的,银行对此类客户会有负反映。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获得洁净审计意见的公司比获得不干净审计意见的公司更容易得到贷款续新,且授信额更高。

为了增强审计报告的可理解性,审计报告准则经历了2次大的修订。2003年对1996年颁布的第7号具体审计准则《审计报告》进行修订,2006年对2003年的《审计报告》进一步完善。2006年之前的《审计报告》准则专业性很强,审计意见隐藏于审计报告之中,其类型不易识别,尤其是带解释说明段(或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业外人士很难识别意见段之前带说明段与意见段之后带说明段在审计意见类型上的区别。而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审计报告》准则在各段之前增加了标题行,审计意见类型在标题上直接体现。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新《审计报告》准则比旧准则在贷款续新方面更具决策价值,即更具信息含量。

(二)样本选取

由于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实施旧准则,2007年开始实施新准则。为兼顾比较新旧《审计报告》准则的可理解性,以下选取2005~2008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样本均来自于CSMAR数据系统,并参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披露的有关上市公司的数据与信息。由于是为验证上年审计意见对次年贷款续新的影响,因此,剔除4年中IPO的公司样本284家,同时剔除4年中数据不全的样本公司累计476家和信息不可比的金融类公司48家。最终选定4962家样本公司,其中洁净审计意见4516家,不洁净审计意见446家。公司治理指数来源于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

(三)模型设计

根据阿尔特曼(1977)的ZETA评分模型以及胡奕明(2004,2005,2007)等人的研究,银行贷款续新决策主要取决于客户的财务评估和非财务评估两方面,财务评估主要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角度进行,非财务评估则从企业的行业背景、治理结构、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据此建立以下审计意见与贷款续新的基本模型:

TLOAN=a0+a1Opion+a2EPS+a3ROE+a4DEBTRT+a5CURTRT+a6CASHCD+a7TERNTA+a8LnTOAT+a9EXFU+a10SUE+a11CCGI+ε

(四)变量解释

1 因变量

TLOAN为贷款续新。计量方式为公司新增总银行借款(本年年末银行总借款一上年银行年末总借款)除以年初的总资产。为检验新旧审计报告准则对贷款续新决策影响的不同,文中分别以TLOAN、TLOAW、TLOAN2代表全样本(2005~2008年)、旧准则样本(2005~2006年)和新准则样本(2007~2008年)。

2 自变量

OPION为审计意见,当公司上年收到洁净审计意见时取O,收到不洁净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时取1。预期符号为负数。

3 控制变量

EPS为上一年的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高,越易获得银行借款,预期符号为正。ROE为上一年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重要指标,同理预期符号为正;DEBTRT为上一年的资产负债率。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则偿债能力低,不易获得银行借款,预期符号为负;CURTRT为上一年的流动比率。企业流动比率高则偿债能力强,易获得银行借款,但另一方面,流动性强的企业,对银行借款的需求会较低,因此,预期符号不确定;CASHCD为上一年的现金流量负债比,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现金流量负债比越高说明偿款风险越低,更容易获得银行的青睐。同样,充足的现金流量也可能会降低企业对借款需求,因此,预期符号不确定;TURNTA为上一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周转快则营运能力强,容易获得银行借款,预期符号为正;LNTOAT为上一年企业总资产的对数,表示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续新,预期符号为正;EXFU为银行借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如公司上一年发生配股、增发或者发行债券的取1,否则取0。公司外部融资能力越强,意味着资本实力越强,偿债能力进一步提高,会增强银行对企业的正面评价,但获得外部融资可能会减少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因此,预期符号不确定;SUE为诉讼仲裁案件,公司如果在上一年末存在有诉讼,则取1,否则取0。涉及诉讼事项,将使银行对企业产生负面评价,使企业不易获得银行贷款,因此,预期符号为负CCGI为公司治理水平,计算公式为公司治理指数/100。公司治理指数水平越高,越容易获得贷款续新,因此,预期符号为正。

四、统计分析

(一)独立样本T检验

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洁净意见组与不洁净意见组在很多解释变量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1)洁净意见组的贷款续新显著高于不洁净意见组。在全部样本公司中,总银行借款(TLOAN)最大值0.7880,最小值-1.7564,均值为0.0284。洁净组TLOAN的均值为0.0486,显著高于不洁净组0.0139。初步验证了假设1。(2)新准则样本(TLOAN2)中两组的差异要大于旧准则样本(TLOAN1)中两组差异。TLOAN2的均值在洁净意见组是0.0561,在不洁净意见组是0.0194;但TLOAN1均值在两组中差异较小,显著性水平也低于TLOAN2。这初步印证了假设2,即新审计准则具有更强的信息含量。(3)洁净意见组之所以更容易获得贷款续新是因为洁净组的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普遍好于不洁净意见组,洁净组的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资产周转率、企业规模、外部融资能力、公司治理指数都优于非洁净组。这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是银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4)企业诉讼在洁净组和非洁净组并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性。

(二)回归结果分析

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后,贷款续新与总样本(2005~2008年)的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参见表2)。这说明,获得不洁净意见的企业银行借款增加得少,而获得洁净意见的企业银行借款增加得多。审计意见在贷款续新决策中具有价值相关性,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1。笔者按年份对样本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发现,新准则样本(2007~2008年)比旧准则样本(2005~2006年)更具价值相关性,新准则样本贷款续新与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而旧准则样本两者只在5%的水平下相关。是因为审计报告准则的格式与行文的改进提高了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旧准则的审计意见蕴藏在审计报告之中,晦涩的专业术语使业外很难辨别其类型,2007年实施的新报告准则在各段前加上相应小标题,明示相应段落主要内容。这使审计报告观点更明确,结构更清楚。使用者只要浏览一下标题即可知审计意见的类型,方便使用者阅读、分析和理解。回归分析表明,审计界的这种努力为银行所知晓与运用。因此,本文的假设2也得到支持。

数据还显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与银行贷款续新显著正相关,说明获利能力越强,银行评价越高,越容易获得贷款;资产负债率与银行借款续新显著负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偿债能力越低,越不易获得银行借款;流动比率与贷款续新显著负相关,说明流动比率越高的企业,对银行借款需求越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与贷款续新在5%水平下正相关,说明银行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现金净流量是现实的还款资金来源,可以据以测算贷款的回收期和各期还款额以及投资项目的报酬率。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现金净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也就成为银行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总资产周转率与银行贷款续新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说明良好的企业运营能力可以获得银行的积极反应;企业规模与贷款续新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这与预期不一致。有文献指出,我国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这种现象可能的解释是在非上市公司范围内,银行可能存在大公司喜好;而在上市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优质客户的信号,可以将其与非上市公司分离出来。外部融资与贷款续新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意眯着企业成功进行了增发、配股、发债等外部融资行为,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偿债能力增强,也意味着有关资金提供方对企业资质的认可,银行对其会有更为正面的评价,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借款。此外,企业在获得股权融资后,可能还需要配套的银行借款来支持有关项目的投入和运营。新准则样本的诉讼仲裁与银行贷款续新在10%的水平下负相关,而旧准则样本和总样本公司不存在相关性。这体现出银行越来越对存在诉讼事项的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担忧,因此,此类企业更不容易获得银行借款。公司治理指数与贷款续新仅仅在10%水平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很小。这说明现阶段在银行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公司治理尚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或银行对企业公司治理有其自身的一套评价体系。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审计意见在我国银行贷款续新决策中的价值有用性进行实证考察,以期为银行信贷决策行为的经济理性现状提供一个微观佐证,也为新审计报告准则的改善效果提供经验证据。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因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而作出不同的贷款决策,说明审计意见在银行货款的决定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审计报告行文格式的通俗化提高了可理解性,能够胜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媒介。

为进一步提高审计意见在贷款决策中的价值,审计界应加强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了解受众群体的信息掌握能力和习惯,努力改善审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有用性,加强审计作用与局限性的宣传,使外界了解审计行业的现实与努力。银行业要提高使用审计意见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对信贷管理人员等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审计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加强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将审计意见的使用纳入制度性轨道,引导有关人员自觉加强对包括审计意见在内的信息的搜寻、识别、使用,降低信贷风险。

但由于资料的限制,以上分析没有区分贷款方式。贷款可分为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担保贷款等,而不同的贷款方式对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同。另外,银行的规模不同,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方式也存在不同,信贷决策的依据也会有所不同。这将是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上一篇:上市公司恶性增资行为度量研究 下一篇:制度差异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