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华谊品牌是这样诞生的

时间:2022-09-03 03:17:26

【前言】观察 华谊品牌是这样诞生的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分析了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再看他们是怎样引领华谊这艘巨轮,驶向资本的海洋。华谊是怎么样塑造自己品牌的?华谊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华谊上市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变数? 在制作这个专题的过程中,编辑团队经过了大量的资料收集、采访当事人……于是,品牌、高调、规模化、新领...

观察 华谊品牌是这样诞生的

王中军印象记

谈起华谊,不得不谈王中军;谈起华谊上市,更加要谈王中军;王中军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若用漫画突出他的面部特征,最显著的莫过于他细长狭窄却有力的眼睛,在心灵窗户的背后,是他脑中深藏的智慧,而他一头根根直立无畏无惧的短发,更是他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表达……

许多接受采访的人,和王中军或深或浅都打过交道。有人说他非常懂得做品牌,是个敢从自己裤兜里掏大钱的人,并且深谙“傍大款、交大腕”之道;也有人说他很犀利,懂市场,和你聊三分钟就可以决定这件事值不值得做;有人说他很和气,常常在打牌品酒中交朋友;也有人说他很霸道,他认为重要的原则一定会坚守到最后;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文艺战士、艺术家,喜欢收藏、热爱绘画;但影视圈里的人却认定他是个商人,对市场和机会有着敏锐的嗅觉,懂得因势利导。无论如何,王中军是个成功的人,一个有胆识的人,也是一个与好运相伴的人……

王中磊印象记

无疑,在兄与弟的组织架构中,中军先生是公司战略方针的制订者,而中磊先生则是战略思想的具体实施与执行者。中磊先生貌似潘安,性情柔和,在华谊所有的“庆功会”“双年汇”上,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是串起华谊所有明星的丝线,游走在艺人之间进行周旋,和艺人出入夜店,美酒笙歌,打成一片。艺人出现问题爆出负面消息,他一定会站出来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澄清化解;他的外交手段灵巧而娴熟,在《风声》的庆功会上,他桌桌敬酒,礼数周到;遇到新朋友他主动换名片,但你很快会发现他的名片上没有手机号码;为了婉转的拒绝你的采访,他会温柔的与你碰杯,说“我们先交朋友”,你一个不留神,他已从后厨悄悄溜掉……但是在华谊最核心的环节上,诸如“签大腕、抓本子、做后期、跑宣传、走发行”上,他已然默默的、扎实的学习、跟进和控制着……

分析了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再看他们是怎样引领华谊这艘巨轮,驶向资本的海洋。华谊是怎么样塑造自己品牌的?华谊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华谊上市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变数?

在制作这个专题的过程中,编辑团队经过了大量的资料收集、采访当事人……于是,品牌、高调、规模化、新领域突破、适者生存这些关键词渐渐凸显了出来,形成了我们对华谊的印象。但这个印象始终都还在变化之中。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影视圈中,有的人可能是十年如一日的混,只是看着别人斗转星移,自己始终在原地踏步。但对于华谊来说,则是每年变一个新的样子。王氏兄弟显然是玩转了其中的道理。而这个华谊印象,也仅是此时的印象。因为,随着华谊进入资本市场,那无数的契机与变数,还在等待着他。也许,我们明年看到的,就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华谊。

搭乘大品牌

要就要最好的。

先来看看华谊一路签来的各路神仙:冯小刚、张纪中、王京花、周迅、张靓颖等;再看这几年大手笔的电影制作:《手机》、《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还有几次融资的贵人:王伟、李嘉诚、马云、江南春等;公司选址的地方:国际饭店、中粮广场、顺义影业基地。

这一系列的罗列,不让人产生羡慕和联想都难。

王氏兄弟从最初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今天的行业领头人,也基于向大腕们学习,由于学习起点高,让王氏兄弟节约了不少时间,快速走在了最前列。搭乘大品牌,借助大品牌造势,达到共赢的目的,这样的策略,让华谊能飞速成长。

王中军曾这样说过:“假设我拍《可可西里》,当时不认为这个戏能赚钱,心里觉得赔20%很正常,也就赔一百多万,我们做一个广告多少钱?公司还有广告行为呢,你就当他是做了个广告。”

宣传高调持续造势

为了盘活资源,增加曝光率,以最小的成本打出高效广告,王氏兄弟一边向海外学习,一边摸索自创,利用庆功会、双年汇、签约汇、续约汇、夜泡KTV等多种方式做着品牌的塑造与维护。

2006年1月,周迅与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签约,众多著名导演和明星冯小刚、张纪中、张扬、何平、黄磊、李冰冰、那英等悉数到场祝贺,章子怡、吴彦祖、张靓颖、陆毅等则通过大屏幕为周迅和华谊兄弟送上了祝福。

票房破亿的《夜宴》2006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庆功会上,华谊兄弟总裁王中军、总经理王中磊和导演冯小刚带领主演章子怡、葛优、周迅等向一个写有八个“9”的冰雕中倒入红酒,寓意《夜宴》票房丰收。

为了稳定经纪团队,表示对李冰冰与任泉的重视,2007年华谊又不惜血本在中国大饭店打造了一个高规格的续约会,李冰冰也默认了自己“三年八千万”续约华谊的身价;

2008年9月,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大连举办,《集结号》男主角张涵予获得了影帝殊荣,颁奖典礼结束后,华谊兄弟为张涵予举办了盛大的庆功会,华谊兄弟传媒董事长王中军亲自送上月饼祝贺。

最大手笔的莫过于《风声》在台湾的宣传,因为大陆电影在台票房一向疲弱,“华谊兄弟影视集团”投资1千万美金(约3亿2330万台币),集旗下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及苏有朋大牌艺人,携合拍谍报片《风声》,抢攻台湾市场,砸下1千万台币宣传,老板王中磊还带著一班大牌亲自打片,排了50多个通告造势。

曾经有位主流媒体主编看到又是华谊的新闻时,烦恼无比的说,哎,看得都审美疲劳了,天底下似乎已经没有别的娱乐新闻可做了吗?可谁让人家大业大,手下星光灿烂呢?!可见华谊造闻之频繁,发稿之迅猛。

可复制与梯队化

“电视剧就靠规模,拍一部戏再火也没有用。”王中军毫不犹豫的说。

从2007年起,华谊在电视剧上的投资大概有两亿五千多万,基本都是以华谊为主导的,这和许多公司夹棒投资的方式有所不同,也因此使得制作和发行相对比较统一,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中国每年拍摄电视剧1万多集,电视台可以购买7000多集。王中军的目标是每年华谊未来可以拍到1000集,如果都可以进黄金档的话,市场占有率百分之十几,现在看来,在业内电视剧规模化仍然举步维艰的状况下,华谊已经在往第一名的位置上冲了。

解决了资金的问题,接下来王氏兄弟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没有梯队就无法形成规模化。王中军曾说:“华谊现在拍一部小戏的第一目标几乎不是为了赚钱和打造品牌了,第一目标是挖出好导演。每年都会去拍一个探索性的或者中小制作的作品。小刚也不是说今年七老八十了,他最少还干十年没有问题吧。他再为我拍十部电影,十部电影之内我难道再培养不出另外一个冯小刚吗?”

于是,华谊不断涌现出康红雷、高群书、周冰冰、李波等一批年轻的导演和制片人,也拍出了不少好的作品,为华谊的名利双收不断添砖加瓦。

但规模化的这条路仍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和变数,因为要不断接轨市场。华谊上市后,资金显然已经不是问题,规模化中具体操盘的人才梯队,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目前电影市场票房过亿导演的争夺,可谓暗战白热化。宁浩、高群书、管虎的经纪约都签在了CAA,陆川签在了中影,香港导演陈嘉上加盟了光线影业,今年2月,导演陈可辛与黄建新、保利博纳共同成立的“人人电影公司”,同时与中国电影集团签署战略性联盟。而华谊在这方面仍然没有新的动作,看来,在打造电影导演第二梯队方面,华谊显然已经落后了一步。

新领域中的搏弈

“如果不在一个新的领域去突破的话,我觉得很难把公司做得更稳健。”从王中军的话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他身体里潜藏着很多的忧患意识,让人不免这样去猜测,他似乎为着某种不安全感而不断站高远眺,从产业链的角度,从市场操作的束缚性,从受制于人的现实中,他开始了新领域探索的征程:从广告下游开发,到投资电影,投资演艺经纪,再到电视剧投资,上市后下游院线的投资建设……忙碌的步伐无法停下。

有权威的统计显示,一旦影院建成,则可以长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其年投资回报率可达30%,基本上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此外,影院也可提升非票房收入增加盈利。在韩国,增值服务如爆米花、可乐、电影后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占影院总收入的30%,美国的比例是60%,而中国影院的增值服务收入只占11%。

正是看中了这其中巨额的利润空间,目前的国内电影院市场已经到了群雄逐鹿的阶段。除了中影、新影联、上海联合、万达等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影院院线之外,保利博纳也在构建自己的影院。嘉禾除了在香港本土有了自己的院线之外,更多的触角已经伸及内地一二线城市。今年10月,橙天嘉禾宣布,收购京华诚美映影院及北京美林华映影院管理的两家影城及七家影城经营权,共计75个影厅11609个座位,至今为止,嘉禾院线坐拥东南亚华语电影圈内24家影城,197块银幕,集中分布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及大陆深圳地区。

作为民营企业,华谊不像中影集团拥有进口片资源,也没有国有企业对市场具备的“话语权”。不过多年来,华谊还是与各大电影院线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华谊上市后,相信影院建设方面也会快马加鞭、重拳出击,实现王中军蓝图中先建15家的目标。

不过说归说,在影院的选址、物业配套设施建设速度以及影院专业人才储备方面,因为涉及一个全新的领域,王氏兄弟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都要继续考验着他们的眼光、能力和运气。

唯有适者才能生存

在华谊的发展历程中,不能说全是一路顺风,也有过一些波折,其中最大的当数王京花的离去。2005年,由于王京花离职后带走了一批艺人,华谊内部对经纪团队进行过改革,王中磊从此便亲自操纵华谊的经纪业务。并进行相应的调整,经纪团队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分配明星、服务明星,收入所得与经纪人无关。但半年后,迫于外部市场的严峻形式,华谊高层一致决议:局部放权。由各个工作室自负盈亏,工作室的大经纪人必须对公司负责,对收益负责,对投入产出以及增效负责。这样做无疑有两个好处:增加透明化的管理和防止第二个王京花出现。

熟悉王中军的人都知道,他做事不喜抱怨,愿意从建设角度看待问题。他曾对王京花离开一事做出过评价:“我觉得京花离开公司,暂时是给华谊在经济上造成了一个真空,但什么事情都是两个角度去想,第一,京花当时完全管着经纪公司,所以对盈利模式上,也没有太去考虑。第二她毕竟是占了很大份额的股权,她走的条件就是,OK.,全部回购公司股权,而且是平价不能溢价。京花是一个厚道人,她就说没问题,那我一下子就是百分之百持股了。第三,你看看今天的经纪公司其实比那时候还强,原来有一些艺人来可能是冲着王京花来,现在不是了,是冲着华谊兄弟来。”

2005年,在超女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华谊也在思考着如何在音乐领域寻求突破。看到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用巨资搭建了超女、好男儿的平台,推出了不少资质优秀的人气明星,华谊便趁势抓住良机、快马加鞭签下了尚雯婕、张靓颖……,补上了链条中缺失的音乐制作阵地。当然,张靓颖这些小将也为华谊赢得了不少人气和收入,只不过受大环境的影响制约,时至今日,华谊音乐已经变成了最弱的一环。连王中军都失望的说,“四个一”里,只有音乐公司没做到。

我们可以从“四个一”里,再度观察华谊,观察王中军:“第一”是每年有一部电影,大家传诵。“第二”,是每年有一部电视剧,大家能够喜欢并记住。“第三”,每年有一个新人,变成了明星。“第四”,每年有一首大家传颂的歌,广为传唱。

这就是华谊曾经的理想,也是王氏兄弟曾经的理想。无疑,华谊是知必行,行必果。如果很多想法只停留在想法上,华谊也很难成就上市大业。而我们更为期待的,或许是上市后华谊为大众呈现的新理想蓝图。

上一篇:震撼 华谊兄弟上市之后的声音 下一篇:让甄子丹化身明代007 《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