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中发现美

时间:2022-09-03 01:16:10

在语文中发现美

充满激情的老师永远怀有一颗童心。他始终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外部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在他看来,眼前不断进步、成长、完美的学生,就像一朵朵不断凝粉、吐蕊、绽放的花儿;一篇篇教过多遍但是常教常新、富有丰富意蕴的文章,就像一个个永远也挖掘不尽的宝藏;一次次永远也达不到尽善尽美的文本解读,就像春天里带着学生登高览胜的远足。他眼里的世界,时时刻刻都是鲜活的。

一、教师语言的美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的美、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异常丰富的情感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我们借助它触动着儿童心灵最隐蔽的角落。”教师课堂用语是否具有美感,对于授课质量无疑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学学演讲,领会诗文朗诵的一般技巧。

中学语文所选课文,无一不具美的特性。美丽的自然风光足以让我们悠然神往,人物崇高的品质让我们见贤思齐,深精的哲理睿思启发我们探幽烛微……美文需要激情诠释,需要有诗一样的语言烘托。如果教学中处处追求精准,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把文本血淋淋地分割开来,让人读来毫无美感可言。古文的春秋笔法,古诗的含蓄精炼,都需要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涵泳品味,否则怎能觉出它的妙处?

语音、成语、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必需精细;但是,在诗歌鉴赏、文章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倡导适度模糊,这也是必需的。人为地化整为零,重支离破碎分析,轻模糊理论运用,重纯知识性的讲授记忆,轻整体的感悟理解,都会大大妨碍学生语言直觉感受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语文教学的肤浅化和功利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过分追求精准性解释,必然会削弱学生对诗文整体的把握,造成他们形象思维的萎缩,审美感觉的钝化。

二、教师课堂内容的美感在于语文的兼容并蓄

好课堂吸引学生的魅力在于“新”,好语文课改变学生的动力也在于“新”。

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是让师生间思想碰撞出绚烂火花的课堂,那会像节日的礼花一样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而对于课堂生成的精彩,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它很可能就是你这堂课的教学亮点所在、成功所在。当然这对教师而言,要求就更高了,它既要求我们要有灵活机动的教学应变能力,以驾驭课堂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展,也需要我们有足够深广的知识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撑。

我们提倡互动、探究、高效课堂,“开放”是“互动”的前提,“互动”则是“开放”的必然结果。创新课堂应该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打破“求同”,敢于“求异”。不要让学生满足于老师的“一家之言”,以有他们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佳。教学内容的开放,必须大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求知的迫切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将其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做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四、提高学生语文的审美能力

1.在朗读当中提高审美能力。在朗读时,教师应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美与感受美,并学会欣赏美,学会在充满美感的文章中陶冶个人的情操。比如,在朗读屈原的《离骚》时,不但能从中品味到气势磅礴的鲜明艺术风格,而且也能体会到诗人那种对于进步思想的顽强追求,不肯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坚决斗争精神及高尚品格。朗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并能陶冶情操。

2.在欣赏当中提高审美能力。欣赏文学作品不但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而且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审美方式。通过欣赏小说、散文及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可以欣赏到自然美景,感悟到人世间的百态人生,品味到文艺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并达到相当高的美育境界。

3.在情境当中提高审美能力。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审美方法。因为它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刺激读者的感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以文字说明为主的不足,从而有利于学生审美活动更好地开展。比如,在欣赏诗歌作品的过程中,我都会播发这些作品的朗读带,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假如只是依靠抽象的语言与文字说明,那就难以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语文教师,本应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前行。充满“美感”的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学、精彩纷呈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熏染,智慧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充分绽放着只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智慧之花。

(作者单位:河南睢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新形势下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教师 下一篇:用好变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