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理论探讨韩素音翻译大赛汉译英翻译策略

时间:2022-09-03 01:01:54

语言学理论探讨韩素音翻译大赛汉译英翻译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内的翻译市场一直缺少大批优质译员。翻译之前译者就如何翻译的问题对源语言文本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就一篇汉译英文本为例,从语言学角度对源语言文本进行细致分析,得出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言学;韩素音大赛;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95-01

一、背景介绍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前身为《中国翻译》编辑部举办的“青年有奖翻译比赛”,被称作翻译界的“奥斯卡”。2015年第27届韩素音翻译大赛汉译英部分以“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根性文化””为题,作者魏青阐述了当前城市化巨大浪潮的冲击之下,古村落蕴含的重要意义以及所处的危险状况,呼吁人们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抢救。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决策制定的基础绝大部分来于对原语的文本分析,正如下面所说:

“任何翻译都必须是文本意义上的语言操作,这就需要对文本意义作结构上的考察。”――译探微》,朱纯深

(一)文本类型

Reiss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种,即:Informative、Expressive

、Operative。

任何文章都是却少不了Informative的,本篇文章也不例外,如作者阐述古村落所遭遇的危险状况,就以表达信息为主,即为Informative;另外作者呼吁大众采取措施保护古文化遗产,为Operative。作者表达信息的主要目的仍是提倡和呼吁,所以应为Operative为主,Informative为辅。除此之外,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应当属于Expressive的范畴。

(二)应用目的论

翻译目的也会对翻译策略产生决定性作用,而翻译目的又因为目标语接受者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每篇文章的可行性翻译策略往往不止一种。

因本篇文章具有参赛性质,所以其目的比较单一,就是迎合国内参赛评委的翻译鉴赏力,尽最大努力争取获得奖项。这时目标读者就有参赛评委(赛前),竞争对手(赛后)和其他具有翻译基础的学生或爱好者(赛后)。这些读者,尤其是参赛评委大都来自高校的专业人员甚至是教授,至少也经过系统学习或者训练。所以第一点,要十分清楚比赛规则和要求;第二点,研究历年来获奖优秀译文的翻译风格和特点,适当的模当然,上述目的仅仅作为参赛作品而言。实际上,译者面对的翻译目的往往不是这样。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通常情况下的翻译目的。

最合理的想象是该文章的译文要发表在国外杂志上,目标读者变成了社会大众,翻译的目的是要呼吁国外民众对本国的文化建筑进行保护,因为文化丢失是全球正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相对应的是,翻译策略需要改变。文章使用较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专用词汇。譬如,“堪舆风水“”耕读文化““斗转星移”等。这些词汇在英文中不存在对应的意象和文化,所以应当适当的进行删除。

(三)话语分析和语域分析

语域使用的场合或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说话者;2.受话者;3.主题;4.交流形式,即书面语或口语。这四者结合在一起就决定了该使用哪种语体。

1.体裁

本文的体裁隶属于议论文,标题“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根性文化””就是全文的论点,分别由第一、二段和第三段的前半部分论述。分别提出了“古村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古村落体现现代人的一份历史文化责任感”和“古村落是承载了历史变迁的活建筑文化遗产”。这样的方式既说明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性和迫切需要,也表达对古村落为代表的古建筑的热爱。

2.话语场

文章作者魏青阐述了当前古村落蕴含的重要意义以及所处的危险状况,提出对待古村落的态度就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呼吁人们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抢救。文章多使用带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专用词汇,如下:中华姓血缘文化聚族文化同时也使用大量文化方面和历史方面的语言,例如,“历史文化的触摸感”等。

3.话语意旨

本文是一位记者经过相关调查所写,刊登于报纸,首先作者并不是相关研究人员,所以其文章并不会写的过于专业,又因读者为广大民众,作者采取一种论证的角度,语体较为正式又不时流露出对文化丢失的心痛,以此便引起大众共鸣,更好地提醒并呼吁大众保护古村落。由于是议论文范畴,所以作者在描述大量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一些主观归纳,并掺杂一些故事。

4.话语方式

本文采用了两种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忧虑和急切呼吁。如很多排比和拟人:

排比: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有形式之一,是地方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代表。古村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拟人:古村落依然岿然不动,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诉说着村落的沧桑变迁,尽管曾经酷暑寒冬,风雪雨霜,但是古老的身躯依然支撑着生命的张力,和生生不息的人并肩生存。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形式美,而且表达了对古村落为代表的古建筑的热爱。所以翻译过程中应采用拥有相似效果的英语排比句。

(四)翻译策略

经过以上的分析,文章的翻译目标大概就可总结出,如文章要刊登于国外杂志上,则要对目标读者负责,删减中国特色文化专业词汇。同时译文要以论述的形式阐述“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根性文化”的观点,语体偏正式,但要流露作者对文化丢失的痛心之感。论述时,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抒发作者主观感受,力求与读者达成共鸣。最后还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式,加强语气,达到呼吁作用。

三、结语

分析过后,译者对即将翻译的译文有了大概的方向,翻译的时候也会更高效、更准确。以上过程很好地凸显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来解决翻译的问题的必要性。当然,语言学也必然可以通过同样的分析方式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翻译质量评估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纯深.翻译探微[M].译林出版社,2008.

[2]秦秀白.英语文体学入门[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上一篇:浅谈职务犯罪侦查如何化解社会矛盾 下一篇:浅析中国相亲节目之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