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时间:2022-09-02 06:40:43

在议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摘 要:目前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改革在地、各校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不仅使教育工作者更新了教育观念,而且开辟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这就是说,教学结构的探索在帮助所有农村老师认清未来人才素质要求,明确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教学观的前提下,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重中之重。

关键词:教学改革;人生观;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01-01

目前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改革在地、各校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不仅使教育工作者更新了教育观念,而且开辟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这就是说,教学结构的探索在帮助所有农村老师认清未来人才素质要求,明确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教学观的前提下,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重中之重。就语文教学来说,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语文实践中巩固,在语文实践中探求,在语文实践中发展,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这样,何愁语文教学质量?下面我仅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谈几点浅薄的看法和做法。

一、识字

据当代科学的研究说:汉字是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并用的“复脑文字”。因为汉字的信息处理既有语音编码,又有形态编码,这就需要左右脑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在教学识字时,要充分利用汉字音形特点,抓重点、抓关键,做到省时、高效,要言不繁,让学生自己在“议”中识字,如基本字教学让学生议笔画、笔顺;合体字教学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字形组合的特点上来,让学生议出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分析的协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求,养成手、目脑并用的好习惯,达到举一反三的创造性识字的境界。小学教材中的“练习”中,常安排有“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就是一种科学的识字方法。还如指物识字、游戏识字、儿歌识字、故事识字、归类识字等等。总之,通过科学认读,引导学生在识字实践中探索、总结,发挥出创造新能力,加强思维训练。

二、学词

汉语语言的最大区别是感情浓烈,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想通过词语表达出特定的内涵。为此,词语教学就是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并学会运用。这就是要在“议”的实践中,让学生“记得住――用得出”。

三、练说

语文教学离不开说的训练,而且说是语文实践能力锻炼较好的用途,也是训练的难点,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往往就忽视了对学生的说的训练。目前,学生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教师不让说、代学生说的情况非常普遍。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写,使学生失掉了语言的实践机会。严重阻碍了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这是一种蚀本的“买卖”。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学生“说”训练的认识,创造机会,让学生想说、学说、会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议”的环节就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它是学习过程中的群体活动,同一时间内,虽然只有一个人发言(相互讨论除外),但是其余的学生要结合自己的认识对发言内容进行判断、评议、修正、求异、择优等一系列逐步深化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就是学生探求知识训练的过程,如《一夜的工作》虽准备去休息的“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然后就走进后面去了”。这一细节,工作了一夜的周爷爷现在需要的早休息,干吗要去扶那个转椅呢?

判断回答:

学生甲:“周爷爷对转椅非常爱护”

学生乙:“周爷爷对转椅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学生丙:“我认为,作者把周爷爷这一细小的动作写出来,使我们看到周爷爷办事的认真劲儿。促使我们联想到:对这样的小事,周爷爷这么认真,你们对国家大事呢,那就可想而知了。”

学生丁:“从这一小事,我们体会到作者在回来的路上为什么那样对自己说,又高声对世界说的内心,这一感情是真挚的。”

你说、我说、大家说,这“议”的过程就是使每个学生均成为学的主人,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各自又有不同的提高。

课文中有提供学生说的话题外,每个“练习”都有“说话”的专题练习安排,这些练习不仅能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话、大声地说话、大方地说话等能力,还丰富学生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在说的实践中,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本领。

四、会读

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在语言活动中的自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这种自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为此,教学一篇课文,除了在预习实践安排学生一定要读课文外,在课堂教学时,一篇课文要能引导学生读两三来回,在这些“来回”中“议”,使重点部分还能读熟、会背,在课文中感悟作者个人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扩大想象的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在语言探索实践中,不仅让学生会阅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人生的感情。

五、能写

写,更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自觉地校正,反复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培养其不断创新。尤其手是写作文,更是实践中学生极为富有个性的探索与创造。然而,作文教学却又往往是老师头疼、学生头疼的事。我想,这就是由于我们平时给套的框框太多的缘故。要想作文训练取得成效,我们教者必须解放思想,抓住一切机遇,创造习作条件,营造想象空间,放手训练。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练笔;二是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命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使他们自己探求来的语文知识主动去实践,编织自己的个人经历、气质、休养乃至审美趣味。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没有适宜的外部条件,这个“能力”,这个“精神”就很难诱发。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决不能统得过死,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可能地去探究、去创造。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的主动性上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不发展吗?创新精神,还愁得不到培养?所以,“议”教学结构不乏为一种好方法,它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文白互换 化难为易 下一篇: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