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 到语文中去

时间:2022-09-02 04:44:01

从生活中来 到语文中去

【摘要】 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突显语文本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确处理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从生活中来,到语文中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会想象,学会表达,享受语文学习的情趣,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体悟语文因生活而具体形象,生活因语文而妙趣横生。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揭示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的,生活为语文学习与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语文与生活并不是等同的,语文承载着其自身的任务。

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少,对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缺乏了解,可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正是扫除这一障碍的最好途径。

那如何处理好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突显语文本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确处理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从生活中来,到语文中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会想象,学会表达,享受语文学习的情趣,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体悟语文因生活而具体形象,生活因语文而妙趣横生。

1 联系生活感受,体会遣词造句的精确

低年级的孩子对词、句的运用缺乏精确性,他们在运用词、句时往往凭借已有的语感,留下了许多原有的语言习惯的痕迹,故在语言表达中常常会出现用词不恰当,用词重复,颠来倒去表达不清等现象,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有机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我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围绕“雨、雹子、雪”从空中落下来的不同状态,抓住“落、打、飘”三个动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其运用词语的精确。

(教学片断)

师:雨、雹子、雪从天上落下来,文章中分别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请找一找,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出词语,后交流)

生:雨是落下来的,雹子是打下来的,雪是飘下来的。

师:找对了。老师也写了三句话,不过我把它们的位置换了一下,请大家再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换好吗?为什么?

(出示改动的句子:“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飘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落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生1:我觉得说雹子飘下来不好。

师:为什么?你生活中看到的雹子是怎么样的?

生1:我生活中看到的雹子是大大的,很重的,而这里用了“飘”,可往往是很轻的东西下来的时候用“飘”。

师:那你觉得这一句该用哪一个词呢?

生1:我觉得用“打”好,“打”字让我感觉到这雹子打下来的时候是很重的,而且有点痛。

师:你能读好文章中的这一句吗?特别把“打”字读好,让我们大家看到这雹子“打”下来时是重重的。

生2:我觉得雪还是用“飘”比较好,因为雪花落下来的时候是轻轻的。

师:是呀,读着这一句,我好像看到了雪花轻轻地、慢悠悠地从空中飘落下来,还在空中轻盈地舞蹈呢!你看见了吗?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雪花是怎么飘落下来的。)

生3:我觉得雨用“打”也可以,因为有些雨点是很大的。

师:你说的是对的,可如果“雹子”用了“打”,“雨”该换个词来用,是不是更好?

(生点点头表示同意。)

在这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到了由于“雨、雹子、雪”三者的大小、质量不同,落下来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因而词语的运用也是不同的,乱用词语是不恰当的,会闹笑话的。同时,这一教学过程把生活联系、词语辨析和感情朗读整合在一起,以生活解读词语,以解读提升朗读,从而达成了这一教学环节的目标。

2 联系生活感知,品悟语文表达的情趣

生活是以其具体客观的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而语言文字的表达往往赋予了生活的另一种情趣。如《我是什么》中,写“水”在“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流动时的不同状态,以比拟的手法分别用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这些词语,赋予了水流动时的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意象。可这样的表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他们一开始读着“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这些词语的时候,往往只是“就词念词”,无法在脑海中构建起这一系列富有动感的视象,更难以品悟到其中表达的情趣。作为教师,就要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品悟其表达的情趣。

(教学片断)

师:没有风的时候,我们看见池子里的水是怎么样的?

生:水是静静的,一动不动。

师:是呀,池面就像镜子一样,水一动不动,安安静静的,就像一个个小宝宝在安静地――

生:睡觉。

(引导学生用朗读表现池水的平静。)

师:再读读“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见水在小溪里慢慢地流淌。

师:是呀,就像我们在散步一样,多么悠闲呀。

生:在江河里,水流得很快很快,就像在奔跑。

师:这边江河里的水奔跑着,那边江河里的水奔跑着,许许多多江河里的水奔跑着,他们跑向哪里?

生:大海。

师:就像去――

生:开大会。

师:(课件出示“大海”图)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生:我听见海水在哗哗地唱歌。

生:我看见雪白的浪花向沙滩跑来。

生:我看见海水一浪高过一浪,就像在舞蹈。

师: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壮观的场面,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心中的感受吧。

(通过个别读、评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变化,从而感受语文的情趣。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出了“水”“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生动画面;回归语文,朗读积累,让学生品悟到了语文表达的妙趣横生。

3 联系生活体验,享受运用语文的乐趣

在教学《谁和谁好》这首儿歌时,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为什么‘藤’和‘瓜’手拉手,不吵闹?”“为什么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当一回小诗人,仿照课文写一写《谁和谁好》。经过一翻思考后,一首首既贴切生活又富有童趣的儿歌诞生了:

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写错字/橡皮来帮忙

谁和谁好/大海和鱼好/鱼儿游得欢/大海真热闹

谁和谁好/太阳和葵花好/太阳向西跑/葵花往西瞧/……

读着学生的儿歌,更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不仅用语言文字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且不自觉地运用了拟人的表达手法,如第三首儿歌中的“瞧”,把“向日葵跟着太阳转”的这一特性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同时,他们在编写儿歌时也不自觉地给儿歌押韵,读来琅琅上口。我为孩子的这一潜在的能力感到惊叹,怪不得许多人称赞他们是“缪斯”。

是生活让他们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是语文引领他们走进了写作的天地,是写作赋予他们对生活更多的体验和快乐。

综上所述,“从生活中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能帮助他们去更好地感悟文章内容,理解和品味语言文字,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要避免那种只为了解读文章内容和词句,把生活和文章做简单、机械的一一对照,置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于不顾,或者把这一教学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孤立起来,使语文课堂变得繁琐、乏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活是为语文服务的,“到语文中去”,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我们更要把“到语文中去”置于心间,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语文的本真,让“生活”融于“语文”,使“语文”演绎其无穷的魅力。

收稿日期:2008-3-04

上一篇:动作在低年级口语训练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情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