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课堂,回归语文本真

时间:2022-09-02 12:09:05

打造有效课堂,回归语文本真

摘 要: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无数语文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教学的前提是必须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文章的标题、线索、文眼、矛盾之处、文章的留白,甚至一个标点、一个词,都可以成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性教学的效果体现在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目标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使其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无数语文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课改十年,各种思潮,各路流派,层出不穷,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笔者结合近几年的课改实践,谈谈看法。

一、有效性教学的前提是必须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语文有效性课堂的前提条件。怎么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备教材是指要充分解读教材,深挖教材的内涵,还要从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年级目标、学段目标直至课程目标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备学生是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及心理特质,确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预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以便能灵活地应对,尽量高效率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总之,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方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教学环节才能紧凑,在时间的利用上才能高效,课堂教学才能伸缩有度,做到胸有成竹。

二、有效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找准文本的切入点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于阅读教学,也就是文本解读。怎么解读一篇文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照搬教参,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有的教师充当“甩手掌柜”,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探究,其实是将学生搁置在文本之外;还有的教师整节课以活动表演贯穿始终,气氛热闹无比,热闹之余,学生没有学到什么。如何指导学生细读文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找准点燃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热情、启发学生思考的切入点,“切”出有效阅读,“切”出有效课堂。切入点是细读文本的最佳着力点,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是学生生命体验与文本的衔接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本的特征、内涵,从文章的外形、内容等方面巧妙切入,抓其形,究其神,以此作为点燃学生探索和创造激情的“导火线”。

(一)从标题切入,独具慧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读者可以洞察文章的思路,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切入,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笔者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就抓住题目,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文章题目为《苏州园林》,这是一座园林,还是一群园林?

2.既然是一群园林,是一座座分别介绍,还是介绍其总体特征?总体特征是什么?

3.怎样才能做到“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本节课抓住“苏州园林”这个平淡无奇的题目为切入点,围绕标题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迅速把握文本。

(二)从线索切入,顺藤摸瓜。

文本的线索如一根绳索,把一系列的文本内容串联起来。抓住文本的线索就如同抓住了文本的“筋”,可以从“筋”切入,顺藤摸瓜,探出累累硕果。教学《囚绿记》时,抓住文章的感情线索为切入点,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作者对这根常春藤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概括为赏绿、囚绿、放绿、思绿。

2.作者刚开始欣赏“绿”的什么?后来为什么要囚住绿?什么原因又使我释放绿?

3.作者离开北平后,怀念那株常春藤的背后,还蕴藏怎样的情感?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教师如从作者的“路”切入,抓住文章的线索,就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找寻文章的“真”。

(三)从文眼切入,直奔主旨。

人之风采,全在眼神;文之韵味,全在文眼。文眼指的是文章里或者点明主旨,或者概括内容、统摄全文的词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眼”切入,打开文本的天窗,带领学生抵达文本的核心价值。比如,教学杨绛先生的《老王》时,抓住文章的文眼“愧怍”一词,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1.这令杨绛感到“愧怍”的老王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写了他哪些事例?

2.老王的哪件事最让作者感到“愧怍”?为什么?

3.“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如何理解几年之后作者“愧怍”的心情?

以“文眼”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如此既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教学流程更加简约,又能引导学生思维直指文本的主旨,起到“一剑封喉”的效果。

总之,解读文本的切入点很多,并且是因文而异、因课而异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前提下,选择一个适合文本、适合学生认知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文本内部,领略文本的独特魅力。

三、有效性教学的效果体现在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课改片区的一次同题异构活动,这次活动,三位教师同时上了《桃花源记》。第一位老师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教学上,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内容一应俱全,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颇为详尽,学生忙着做笔记,而对文章主旨的解读采用灌输式、贴标签式的方法。第二位教师教学重点放在活动上,一开始,让学生当导游,热情洋溢地介绍桃花源之美景;接着,让一位学生当记者采访桃源人的幸福指数;最后,又来一场辩论赛,辩论“桃花源是否存在”。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文言文教学都有偏颇之处,或重言而轻文,或重文而轻言,都未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文言文的学习。

第三位教师的教学环节如下:

1.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划出疑难之处,并在阅读过程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诵读。一读,读出节奏停顿;二读,读出意境情感;三读,读出一点自我。

3.交流学生在疏通文义时遇到的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4.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1)桃花源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社会?

(2)陶渊明塑造这样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含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看出,第三位教师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新课程改革虽已进行多年,可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探索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们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崇尚智慧的启迪。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切入点,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挖掘非智力因素,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三个转变 下一篇:电厂再热烟气挡板自动调节系统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