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

时间:2022-09-02 10:36:29

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

摘 要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内涵建设的需求。本文提出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新方向——教材专业化建设,并且本文重点论述了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的三大特点。

关键词 高职 语文 教材 建设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步入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时期。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基石,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高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专业建设的内容大体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等几个方面。其中教材建设不仅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与教学改革任务,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2 传统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由于受到高职教育发展“短而快、发展不均衡”特点的影响,其建设存在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沿用或借鉴本科及专科的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注重理论而实践环节薄弱,比较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各门课程的教材之间关联性较差,有些内容重复交叉,缺乏应用性。其二,是职业高中的翻版。由于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缺乏明确的定位,所以学生感觉高职教材只是比职高教材多学了一些篇目而已。学生感觉不到清晰的培养目标定位,更谈不上与所学专业在能力上的相互补充与促进。其三,是“大而全”的拼凑。由于对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理解不深刻,甚至可以说对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理解不深刻,有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建设涵盖了文学作品欣赏、职场口语、礼仪常识、文书写作、语言修辞等方方面面,唯独缺乏特色和针对性。现在决定高职院校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比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只是泛泛而讲“演讲与口才”,学生一定感觉所学无用,但是换成“有关医患纠纷的即席发言”,学生必然会觉学有所用,而且会对所学专业和所在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材内容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而且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是走向两个极端的理解。高职语文属于公共基础课,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尤其拥有较多年长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参与教材编写时强调语文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独立性,所以教材与专业几乎脱离。这种现状导致学生认为高职语文“无用”。另一个极端是强调“技能”,突出高职语文工具性而忽略高职语文的人文性和文化性。再以护理专业为例,如果只给学生讲表达技巧、应用文写作等可操作的技能内容,那么高职教育等同于短期培训。这样的教材无法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服务,无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更不能实现人的发展。所以这样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必然会走向庸俗和肤浅。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真正深化内涵建设,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寻求新的出路迫在眉睫。

3 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新方向

(1)教材建设定位更加专业化。高职语文教材的建设要以职业为逻辑起点。职业的需要决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决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教材目标。传统的教材建设以教育为逻辑起点,定位在掌握系统知识层面,很少考虑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职语文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从而不能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更谈不上符合职业的需要。传统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在这方面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突出地体现为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无用”,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上。所以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的定位就体现在回答“为什么人编写的高职语文教材”这个问题上。比如新的教材编写前所有的编写者都清楚这是为未来的“护士”编写的教材;这是为未来的“会计”编写的教材;这是为未来的“汽车销售人员”编写的教材等。高职语文教材只有定位专业化,才能真正符合职业的需要。

(2)教材内容选择更加专业化。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定位为前提、以职业需要为前提。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前提下,内容多选择与专业相契合、与实际工作相契合的篇目。以高职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为例,为未来“护士”所选择的教材内容应侧重“人文关怀类”、“护理记录”、甚至可以节选南丁格尔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文章。当然需要补充的是,高职语文教材内容选择的专业化不等同于抹杀高职语文自身的特点。我们强调的是在培养能力的前提下让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更好地衔接与照应,以期职业教育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

(3)教材结构安排更加专业化。高职语文教材结构安排要更加专业化,即以职业需要为出发点,以“实际职业活动”或“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来安排教材结构。比如对于为未来“护士”行业编写的高职语文教材,可以以护士工作流程为结构安排教材内容。护士工作流程一般为:接诊、治疗、护理、书写护理病历、值班和交接班、医疗废物处置和出院。高职语文教材便可以依此为结构。

4 实践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的思路

4.1 构建新的教材体系

高职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其教材建设将以立体化为主要形式,即以纸质版的教材为主,辅以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实践活动选材、论文选集等。这种多元有机的教材体系建设将有力地推进专业建设的深化发展。

4.2 制定教材建设计划

高职语文教材编写必须结合专业改革,经反复论证,依照新的教材体系来确定某专业的语文教材编写计划。在编写教材之前,对主编和参编人员进行培训,统一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明确每一本教材在系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4.3 教材编写组人员构成的专业化建设

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与教材的适用性,教材编写组应该以教学能力高、科研能力强的一线高水平教师为主,以第一线技术人员为参编,以专家教授来把质量关,以出版社编辑人员整理书稿。一线教师了解教学规律、有着迫切的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创新实践的舞台,他们是离学生最近的人,也是最先使用教材的人,更是最容易发现教材存在问题的人。而第一线技术人员熟知技术的新规范、新工艺、新标准,掌握大量典型工作实例。以他们为参编,使高职语文教材内容更贴近工作实际,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教材会更加“对口”,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

4.4 教材的使用、反馈与修订是教材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教材的编写完成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教材的质量如何有待于实践教学使用的检验。教材的不断完善需要更多的反馈。编写者的深入思考只有在修订中才能体现。所以教材的编写、教材的使用、教材的修订是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的完整组成部分,只有做好每一步的建设,才能让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课题《高职语文课程服务于专业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2013053Y

参考文献

[1] 汤长胜.高职教材建设研究.中国外资,2013.4.

[2] 王国强,涂明.示范性高职教材建设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4.

上一篇:浅谈科技竞赛在中学生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上好数学复习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