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堂教学要抓好五个环节

时间:2022-09-02 09:38:29

初中物理新课堂教学要抓好五个环节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引领入门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踏上物理科学之旅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么样”、“会跳舞的小人”、“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让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引起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感受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曾经有专家讲过,学生学习是分阶段的,小学是模仿,初中是感受……初中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演示,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理现象。如:

学习“声的利用”时,可找来一些碗,敲击它们,让学生从声音判断碗的好坏。学生自己总结出: “叮叮”的声音传说明碗是完好的,“咔咔”的声音表示碗是坏的。

学习“惯性”时,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乘公共汽车的情形。很多学生会讲车启动时身体会向后倾,急刹车的时候身体会向前倾。

学习“熔化和凝固”时,让学生描述夏天吃冰棒的情形:冰棒在嘴里熔化,但温度不会升高,嘴里觉得很凉爽。这里学生感受到两个物理现象,一个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另一个是熔化要吸热。

身边的物理现象很多,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等方式去体会感悟,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物理规律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规律很多是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得到的。探究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等。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这些环节的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做出猜想。

例如,在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下列问题:

(1)如果花样滑冰在草地上,能滑行吗?

(2)如果花样滑冰是在水泥地上,可行吗?

(3)如果花样滑冰在冰地上,可以吗?

还可以让学生猜想,在完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运动员会怎样运动。

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这两个环节,先让学生思考要验证这个猜想需要设计什么实验方案(如果是电学的要画出电路图),选用什么器材(注意器材的规格)等,再进行实验。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获得的物理规律,往往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四、指导阅读理解

学生对物理定义、定律的理解,在物理教学中尤其重要。因此,在阅读教材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增强对教材概念原理的理解。

对重要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等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打破沙锅问到底。

如:定义功时“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阅读时要咬住关键词“力的方向上”,还要仔细推敲“功”的含义是什么?又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把“或”换成“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或”表示在“运动”、 “静止”两种状态中只存在一种情况,而“和”表示两种状态并存,这是不可能的。

此外,告诉学生尽可能联系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在阅读中,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插图与文段的联系,以阅读文段来诠释插图,以阅读插图来加强对原理的理解。

五、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物理学知识就在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学不仅是物理学家要研究的科学,而且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要知晓的科普知识。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例如: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几种测定方形铁块密度的方法,并亲自做一做,比较一下结果,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同学们积极地想办法、互相交流、讨论,综合运用刚学的知识,设计出了四、五种方案,并一一实现,较简单有趣的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根据ρ=m/V,只要测出给定较规则方形铁块的体积V和质量m,便可由ρ=m/V求出。这种方法从原理到实际操作都十分简单,但由于不是完美的规则,因而误差较大。

方法二:利用铁块体积不易变化的特点,先测出其重力G。把其完全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再次测得它在水中时候弹簧秤的读数G’,测出其排出水的体积V。利用V=V,列出:

(1)直接算式ρ=G/(gv);

(2)间接算式:F=G-G’,F=ρvg,从而得出:ρ=G/(G-G’)×ρ。

这样的动手实验,就是学以致用,通过实践去检验原理,双向联系,看一看哪些感性认识的结论是对的,哪些不对,在实践和应用中学习概念。这是学好物理的金钥匙。

总之,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归纳和总结 下一篇:学好物理的六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