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教学浅探

时间:2022-09-02 09:37:47

语文活动教学浅探

【摘 要】听来得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活动教学在学校教学中所占据的时空将越来越大。本文从活动教学的渊源和特征、语文活动教学的形式、语文活动教学的步骤三方面对小学语文活动教学进行浅探。

【关键词】语文;学生;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以活动理论为指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任务驱动、全身心参与的团队活动过程。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只是作为辅导者的身份出现,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内)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情境、活动区域,师生关系主要呈现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导的倾斜模式。

老师把结论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把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将技能要点告诉学生,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实践。杜威说:“人们如果发现某种东西,就必须对事物做一点什么事;他们必须改革。这是实验室方法给我们的教训,一切教育都必须学习这个教训。”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与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深刻,不如做中学那样牢固,不如活动教学那样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所谓听来得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活动教学绝不仅仅是“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科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预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活动教学在学校教学中所占据的时空将越来越大。

一、活动教学的渊源和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重视活动。孔子强调“听言观行”,荀子认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先哲们早就意识到人的知识、思维以及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实践,即主体自觉参与、全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出于某种目的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活动,“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可以这样说,活动是人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是能力训练、个性发展的一块沃土。

然而,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价值和意义,我们所提倡的活动教学是指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他们在活泼主动和谐中发展个性的活动。因此,活动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学生是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不是教师的传声筒或教师意旨的执行者;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探索;教师在活动教学中是一个平等的指导者的角色。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生存状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以及丰富知识、健康情感、独特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

二、语文活动教学的形式

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不应人为地把它囿于区区的四十分钟之内。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投向语文学习的外延。我们应该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活动。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语文活动教学应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丰富形式,如“新教材写作单元部分安排的即席发言、演讲、讨论、辩论、采访及诗歌、小小说的创作等:配合新教材重视人文教育的要求,可开展朗诵、配音、自读课实验教学、创办班级文学杂志、影视欣赏、编演课本剧等研究型、体验型、创造型的活动。

三、语文活动教学的步骤

下面以二年级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例,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激趣: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分组: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选择: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阅读:我们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如果课文是剧本,就要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要改编、创作课本剧,阅读时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改编: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沿句,冗长罗嗦。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排练:我们在班内众多改编的剧本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作为本班的演出剧目,安排三周排练时间。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尽量正规化,不要成为胡乱凑合的乌合之众。为了贯彻编剧的改编、创作意图,编剧顺理成章地当上导演、副导演。导演、副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班上选择合适的演员。为了排练能顺利、落实,还安排了:灯光师,负责灯光效果;音响师,负责剪接背景音乐配合剧情;化妆师,负责为演员化妆,使其形似;道具组,负责服装、布景、人物道具等的制作或租借;剧务组,负责前前后后打点一切;场记,负责记录每一次排练及导演对演出的所有要求。各人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班的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汇演: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后,各班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把最精彩的演出带给了观众,使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评价:应该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委评价。我们对学生在“剧本改编”“表演语言”“形体动作”“服装布景”等方面分别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二是学生评价。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三是学生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将从外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思维,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下一篇:试论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