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02 08:10:58

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经济发展

一、知识产权战略应融入经济发展之中

知识产权作为国家通过法定的程序授予智力成果的完成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排他或专用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标记名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权、技术秘密权以及植物新品种保护等,国家则通过一系列特别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其相应的经济利益神圣不受侵犯。相对于法律范畴的其他权利,知识产权具有显著的排他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特征。因此,这就意味着谁拥有知识产权,谁就拥有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合法的市场独占权或垄断权。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对手,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和手段。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无一例外地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快速地推进其技术创新;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对其成果进行有效的保护,以其技术创新实力、产品的科技含量抢占世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也正是采取产品未到而专利商标先行、以专利申请封杀对手创新空间、搜集竞争对手侵权事实而获取高额利益回报等知识产权战略来不断占领和控制我国的市场的。因此,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趋势,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方面,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方向问题上,应将产业发展向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方向应根据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朝着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方向发展,改变过去那种地区利益和市场需求驱动下的产业趋同化状况。所谓优势和特色,就是谋求那些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具有产业市场的垄断地位的产业,必然涉及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才能被视为是优势、特色产业。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来保持区域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知识产权既能用来开拓创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又能用来保护好自己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目前,我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有三十多个。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保护好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如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可以采取专利保护、商标保护中的防止、垄断、索赔等策略,来遏制他人仿制产品和瓜分市场的行为,确保自己在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可以利用植物新品种保护、原产地标记保护中的注册、抢先、抑制、拦路、储备等策略,来打击他人或地区对那些具有鲜明自然和人文特色的产业进行假冒等侵权行为,从而维护自己的产品信誉。此外,对于有些相对没有市场优势的产业发展来说,也可以利用专利保护、商标保护中的引进、借助、二次开发等策略,先借助他人的知识产权优势解决自己的市场生存问题,然后在他人基础上消化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后来居上。

三、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手段,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鉴于国内外企业在利用专利保护促进技术创新所采用的策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三种类型的策略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是专利开拓型或领先型。开拓型可谓一种居高临下、先发制人的招数。它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抢在同行前面,集中技术攻关,研制出富有技术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创新性的专利产品,以抢占市场获得超额利润的策略。这一策略适用于技术力量强、经济实力雄厚、抵御风险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二是专利追随型或改进型。它是企业通过对本企业和他人已经采用的专利技术进行改进、完善,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高质量、低成木的专利产品以控制和占领市场的一种专利策略-这种策略相比开拓型有其自己的优势。开拓型策略的实现尽管市场效益会增大.但技术和市场风险也大得多,开发成本也高。追随型则可以大大减缓这种风险,并可以节省研究时间和经费,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后来居上!三是专利引进型或拿来型。即企业通过专利的有偿转让、技术秘密转让等形式直接利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和其他技术成果的策略。这―策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是见效快、风险小,适合技术创新能力低的企业,但是技术转让成本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专利引进型策略是国内外企业普遍采用的技术创新手段,即使是对技术实力强的大企业,常常也是通过专利引进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技术结构,以应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技术发展。

实施以创立弛名商标为核心名牌战略,是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这首先要在认识上避免以下失误:―是认为反正企业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无需再花钱创立驰名商标。这一观念在大中型企业中相当普遍。二是固守“好酒不怕巷子深”。有许多企业产品质量优异,但由于忽视创驰名商标,在国内外与场上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三是认为名牌可以―劳水逸。有些名牌企业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观念,忽视科技发展、市场变化,结果使自己的名牌产品逐渐落伍,最终被竞争对手无情地挤出了市场。

上一篇:监利:大力发展纺织、食品两大工业集群经济 下一篇: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