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障碍管理

时间:2022-09-02 04:12:46

浅谈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障碍管理

从心理障碍的基本概念、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的成因、心理障碍的预防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心理障碍进行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 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抑郁焦虑心理健康是人的根本,现在学校都已配备了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学校要培养心理健康的优秀人才,首先要有心理健康的教师。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这种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严重者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近年来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的不良行为日趋上升,而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

DSM-IV对超过200种心理障碍做了归类、定义和描述。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抑郁、焦虑反应、人格障碍(包括偏执人格和人格)、智力障碍(包括记忆障碍和思维障碍)、强迫现象、自卑、狭隘、疑病现象等。

一、心理障碍的成因

科学研究发现很多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源于人脑中生物化学成分的紊乱,在我们的一生中,心理健康始终受到身体、精神及感情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带来压力的生活事件,尤其是生活中的重大不幸,有可能是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罪魁祸首。另外,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关爱、支持,以及我们对这些关心支持的接收程度,也会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这些事件最终是否能够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取决于这些生活事件的强度、事件的深度以及事件发生的频率。研究表明,25%的重度抑郁症与重大的生活不幸有关。

2.压力。压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以及行为上的变化。比较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节奏快;职业安全感降低;职业发展压力;工作负荷过大;工作家庭冲突等。

3.缺乏社会支持。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天生喜欢独处,或者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导致生活单调,朋友较少,终日与孤独为伍,那么,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就会越来越高。

4.自我人格特质。有些专业技术人员遇事容易焦虑、紧张,同时十分敏感,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完美、眼中不揉沙子、处理事情缺乏弹性,这样的个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都会带来消极影响。

5.性格缺陷。在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并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是维持个人心理正常状态所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当人出现性格缺陷时,会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与人交流的障碍。

6.应对方式。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些人在应对各种事件时多采用消极的、逃避的应对方式,这样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二、心理障碍的预防

对待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是最好的应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忧患意识,首先根据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时调整自我状态,尽力消除可能导致心理困扰的因素,在心理问题出现之前及时采取行动,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一)有效管理压力

在导致心理问题发生的因素中,压力因素占了极大的比重,压力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有效管理压力对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控制压力源。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首先要控制压力源,比如有效地管理你的时间、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抱负水平、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绪、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等。

2.调整压力应对方式。压力应对方式指的是一个人在压力面前所倾向于选择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三种:支持式应对、回避式应对、和控制式应对。其中,控制式压力是最优的压力应对方式,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多采取控制式应对,可以通过看书、学习、写作、工作等办法,主动分散对某些不愉快事情的注意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有三个特征:专著并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对自己的生命有控制感,不怨天尤人;把任何一种改变都看作是一种挑战,而不是威胁。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1.培养自信心:(1)关注自己的优点。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从事各种活动时,不妨多想想自己的优点,这样会给自己带来自信,消除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因可能出现的困难而产生的恐惧。(2)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正面暗示,消除负面暗示,提升自己的自信心。(3)学会奖赏自己。我们要学会奖赏自己,让自己体验到成就感。

2.提高抗压能力:(1)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世界上没有人是绝对完美的,但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存在的价值,那么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吧。(2)设置可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避免产生挫折感;建立成功档案,经常重温成功的喜悦,可以使你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3)把挫折当机会。任何人在前进的征途中都会遇到挫折,我们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挫折看作是一次挑战、一次学习的机会,从失败中领悟,跨越挫折,迎接成功。

3.改变不合理信念。有心理困扰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变得非常消极,会把非常小的事情夸大,并对不幸事件做出种种错误的归因,即使不是你的责任也会归咎于自己。这时我们要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信念,让自己远离悲伤、绝望和不满。

(三)寻求专业帮助

当心理问题产生时,寻求专业帮助是首选的应对方法:心理专家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制定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和治疗措施,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地完成治疗过程,重新恢复健康。

1.到正规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确诊。如果你怀疑自己陷入了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困扰折磨中,请尽早去正规医院和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2.必要时可以服用药物。在遭遇抑郁时,抗抑郁药物是必要的、效果稳定的治疗方法。

3.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抑郁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当精神科医生给你实施药物治疗时,一定要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配合治疗。

4.抑郁症危机自杀自救。自杀是抑郁症最具灾难性的后果:许多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有自杀的念头,并且随时可能实施,从患上抑郁症的那一刻起,就可能被自杀的阴云笼罩;如果不幸患上抑郁症,请不要放弃,我们一定要比健康的人更加珍惜生命,要更加努力地拯救自己。

抑郁症患者自杀自预由预防、自杀危机干预、自杀未遂事后处理三个步骤构成。

第一,预防。及时掌握一些专门的危机干预组织的联络方式或者自杀危机干预热线;建立一个较大的朋友圈。

第二,自杀危机干预。如果你已经患上抑郁症,在你的生活中发生了重大不幸的事件时,那么你必须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你的治疗医生或专门的危机干预组织求救,并远离自杀刺激物;也可向自己的朋友倾诉,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自杀行为具有传染性,当你接触到了关于自杀的报道,请立即与自杀干预组织联系,就自己当时的状况进行咨询。

第三,自杀未遂事后处理。如果你曾经试过自杀,建议你住院治疗,即便不住院也要让自己远离可能发生危险的环境,同时定期向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沟通最近的感受和想法,向他们咨询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密切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进行追踪观察,以防再度产生自杀念头。

总之,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事情,影响我们的情绪,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自己管理心理方面的问题。

上一篇:破茧成蝶,从“定格”“升格”到“风格” 下一篇:浅谈儿童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