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从“定格”“升格”到“风格”

时间:2022-05-16 06:26:42

破茧成蝶,从“定格”“升格”到“风格”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教师的“入格”阶段、中年教师的“升格”阶段和骨干教师的“风格”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定格”的阶段。

教学风格专业成长应对策略有人把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青年教师的“入格”阶段,二是中年教师的“升格”阶段,三是骨干教师的“风格”阶段。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定格”的阶段。原因一,部分“老”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已初步形成,教学工作步入正轨,工作生活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随之,工作缺少了一些新鲜感、一股激情;原因二,一部分教师因升学成绩压力,职称评定有难度,家长要求越来越高等外在因素逐渐产生职业倦怠,出现厌生、厌教、厌职心理。以上两种原因,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停步专业发展,专业成长“定格”。

一、信仰引领,追求发展

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想要的,一是得到想要的。前者说欲望没有得到是可悲的;后者说欲望虽满足了,可灵魂又极度空虚,是更大的可悲。一个教师若灵魂空虚,缺乏信仰,便没有信念的坚守和追求,教育工作便没有了动力,“定格”便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通过60年的坚守与追求,终于在2010年成为全国十位教书育人楷模之一。她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我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由此看来,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执着专一的事业心,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工作者人生价值的关键。

那么,教师到底应有什么信仰?我们以为,“爱”是一位教师应该拥有的最高信仰。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崇高;爱弱者,是神圣;爱学生是应该的,爱好学生是正常的,爱后进生是可贵的。坚守“爱”的教师是有信仰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当教师一定要具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坚守教育、执着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不“定格”而有所“升格”。

二、自我管控,促进成长

1.知识管理

在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社会中,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学会对个体知识体系的建构与管理,吐故纳新,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对以下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与管理:最新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最新的课程标准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环境脉络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技能与知识;教师个人的教研方法与治学策略等。

教师及时对个体知识实施管理,实质在于提升工作效率,整合信息资源,有效增进知识的质与量,提升知识的利用率,发挥教师的个性创造,提高个体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教师个体的良性发展。

2.心理调控

当教师的成长拥有激情时,就拥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就会积极地面对生活,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但在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加强师德建设的背景下,为什么一些教师对学生愈发冷漠、疏远,为什么一些教师时常感到精疲力竭,上课仅仅是应付了事?原因之一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教师的自我管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会自我调控。

(1)学会调控自身的职业压力

例如,通过提高应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能力,提高教学技能、教研技能,就能缓解自身的职业压力;参加文体活动、听音乐、散步、找朋友倾诉等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

(2)采取积极主动的认知方式

主动适应环境,勇于改变自我。

(3)调节社会交往,提高社交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人格,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调控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同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助也是减轻职业压力,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力量。

(4)善于调节情绪

善于调节情绪,使自己拥有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在社会生活中更成功,个人幸福感也更强。

三、深度反思、不断创新

有些教师辛辛苦苦教了几十年书,但是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老经验、老模式几十年不变,教学成绩平平,学生不喜欢,同事不认同,学校不重用,自己也感觉不到教育的幸福。这与他们不善于反思,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改造落后的思想、改变陈旧的方法有关。著名学者文森说: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懂得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道教师,否则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总结、批判、追求,是教师发展最积极的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反思什么呢?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师生关系、班主任工作、教育研究等。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现、追寻和感悟。第三,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灵感,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第四,寻找自己教育教学的盲点、误区,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途径,扫除盲点,走出误区。

反思,有助于教师从幼稚走向成熟,由感性走向理性,从浅薄走向丰厚,从保守走向创新。做创新型教师,拥有新的教育观念,新颖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新的教学风格,建立崭新的教学业绩,这样的老师永远年轻,永远受学生欢迎。

四、名师指点,形成风格

在教师发展出现“定格”的关键点,名师指点是教师“升格”的重要途径。观摩名师的教学,倾听他们的讲座;在做教研课题,开展教研活动、做公开课、教学技能比赛等关键事件中,请名师指点迷津,摸索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使自己脱颖而出。还要研究名师的成长轨迹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特色,“择其善者而存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校管理者也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外引内培,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台铺路。相信在以上内外合力的作用下,成长一般不会“定格”。

名师是具有特色、风格的教师。成长中的普通教师,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努力使自己的风格更鲜明、更突出。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名师们偶然与必然的教育人生――“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中国教育报,2007-12-27.

[2]开学了,他们为什么不想走向讲坛――有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专家访谈.中国教育报,2012-9-13.

[3]杨文新.关于中小学名师成长路径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3).

上一篇:分析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障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