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道德文化建设与探索

时间:2022-09-02 04:04:13

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道德文化建设与探索

[摘 要]本文对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立德尚能”育人理念的内涵及时代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实习等方面食品道德文化的融入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只有将知识技能传授和食品道德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食品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道德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93-02

近些年,“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速冻水饺”、“细菌超标”和“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地伤害,同时也充分说明了良心和诚信的缺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作为国内唯一以食品行业为背景、以食品科学技术应用为特色的高职院校,食品道德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基于此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立德尚能”的育人理念来强化道德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中,培养学生成为有良心、有诚信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加强食品类专业食品道德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立德尚能,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内涵及时代性

“立德尚能,以人为本”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追求,其内涵就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注重“良心”和“诚信”职业道德的培养,努力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食品道德文化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立德尚能”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随着时代的进步,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与难以控制,相当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警示我们加强食品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主要培养食品一线生产加工、品质控制、检测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承载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强化食品道德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实习等过程中全程融入食品道德文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成为紧跟时展步伐的有“良心”、有“诚信”的食品人。

2 食品类专业食品道德文化建设与探索

2.1 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时融入食品道德文化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创新构建了“全程融合、模块分向、项目载体、双轮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校行企共同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从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开始,一直到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将食品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素养需求、技能需求、发展需求紧密的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职业素养内化时,注重学生食品道德文化的培养培育,将“职业素养与食品道德文化融合”,将“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凭良心做事、做放心产品”等食品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体系构建时注重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每个学期围绕不同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即在第一学期开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开设职业社会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学期开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素质选修课;第四学期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食品诚信与道德文化;第五学期开设企业法规与安全教育;第六学期开设企业文化培育等课程。通过各学期素质教育课程不断加强食品道德文化建设,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早融入企业。

2.2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食品道德文化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在食品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充分应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学习过程中将食品道德文化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在讲授《肉制品生产技术》课程中“原料肉检验与验收”项目时,将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先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添加了瘦肉精的饲料虽然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等不良后果,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让他们知道这起事件主要就是由于安全监管不到位而引起的,教育学生当他们将来到相关肉制品企业从事原料肉的检验与验收工作时,一定要吸取教训,认真负责地做好原料验收的安全防御工作,将不合格原料拒之门外。在讲授《乳制品生产技术》课程中“乳粉的生产”项目时,将“三鹿奶粉”事件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知道该事件主要是由于奶粉受到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的污染造成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而人为加入的,导致大量婴幼儿患肾结石。教育学生要做有道德良知的人,要将人们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讲授《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项目时,不仅让学生掌握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同时要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教育他们要怀着一份责任去做好每一个生产工序的审核与检查工作。

2.3 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融入食品道德文化

实训实习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否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实训实习环节就显得相当重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硬件条件的改善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已取得较大成效,但在道德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入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培养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但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对于食品类专业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融入食品道德文化显得非常重要。实训中心首先应该对文化氛围进行布置,可以将实训中心走道变为文化长廊,通过“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熏陶学生,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诚信。将“食品安全事件的反思”留给学生去思考,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教师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将每个实训环节融入道德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校外实习时,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企业安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企业文化反映着一个企业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因此通过企业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对企业的文化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尽早融入企业的生活与工作之中。

3 结 论

在实践育人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开展“道德知识竞赛”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食品科技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加强校内人生导师队伍建设,让人生导师从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成为有“良心”和“诚信”的食品人。总之,围绕“立德尚能,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对食品类专业进行道德文化建设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只有将知识技能传授和食品道德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食品专门人才。

上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预测 下一篇: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和绩效考核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