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时代的上海时装周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02 01:09:58

创意产业时代的上海时装周发展研究

摘 要:21世纪,人们面对的不在是以往传统的手工业为主的社会,在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下,在生活元素激发的时代,创意已经渗透到我们大大小小的生活消费中。时装周作为服装、配饰或设计师展示自己创意设计、最新时尚剪影的平台,慢慢成为都市的时尚产业推动器。而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时装周之―上海时装周历经12年的磨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创意产业;上海时装周;原创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87-01

在迅速发展的经济轨道上,人们迎来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创意产业经济就是这一变化的产物。这一概念于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正式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与经济的融合自此开始。时装业作为现代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速度同样惊人,像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日本等衍生出来的世界著名五大时装周更是像风暴一下,席卷全球的每个角落,传播当下最流行的元素和信息。上海,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利用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优势,举办上海时装周,经过时间的沉淀发展为中国原创设计推广的最优化的交流平台。它借鉴世界四大时装周的亮点之处,向国际友人展现中国本土设计的创作力量,推动上海时装业的发展,为上海时装业及整个经济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注重原创,培养本土设计师

通过12年的历程可以看出上海时装周将主打国际牌为重心的焦点慢慢转移到对原创设计的弘扬和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不在需要依靠国际大牌吸引眼球到扶持本土时尚产业,上海时装周正在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庞大。2003首届上海上周仅仅展现的是国际品牌,看不到中国品牌的影子,一直持续到2005年,这个尴尬的局面有所好转,中国原创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凌雅丽了最新作品,在这次时装周上大放异彩。像吉承、李鸿雁、华娟、翟晏辛等现在大师级的设计师跟随时装周的步伐,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热忱,为他们提供商业机会,成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又一动力军。如今,上海时装周明确提出了致力于培育推动本土自主品牌、扶植本土原创设计力量,促进中外时尚文化艺术融汇交流的理念,以致本土设计师品牌超过50%。

二、时尚与商业,完美结合

上海时装周都将一如既往地贯彻经济与文化紧密结合的创办初衷,在每一届时装周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时尚与其他领域的完美配合。例如09年上海时装周,“荣威”汽车,不但成为本届时装周的指定用车赞助商,还此次热情与时尚嫁接,与武学凯、吉承、李鸿雁等设计师合作,进行汽车内饰的创意设计。除此之外,让人耳目一新的时尚主张是洗衣品牌“碧浪”时装周上演一场时装秀。时装周与洗衣液,时尚与洗洁剂之间让人很难想象之间的关系,而秀的最终是洗衣液能把服装的色彩越洗越鲜艳,让观众们感觉到商业的气息厚厚地笼罩在时尚的头顶。2013年,淘宝网上的6家原创品牌出现在上海时装周的秀场上,虽然这些品牌是第一次亮相上海时装周,但在互联网上消费者都耳熟能详。可以看出,这次的走秀巧妙的利用时装的商业价值,扩大了时装周平台的影响力同时,也搭建起一个巨大的时尚产业基地,让商业作为时尚的坚实后盾,让我们看到上海时装周的成熟和完整。

三、发展时尚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特色平台

在创意经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上海时装业与创意文化成功结合,以独特的时尚色彩、艺术设计、体验价值推动着服装服饰等时尚产业群组的市场拓展,为城市文明与大众生活注入时尚态度与审美视角。十几年的时装周位置从从浦东滨江大道,到复兴公园,再转战新天地太平湖,同时也停留在一些创意园。除此之外,相继发展周边创意产业,如 “名仕街创意产业集聚园”、“1930创意园区”加盟时装周、“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区”等。这些创意园区与时装品牌的合作,展开一系列的设计、制作、展览,表演,符合了上海时尚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创意化的趋势,并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提升标志。传统大品牌集团、本土设计大师、以及上海本地的创意园区纷纷加入时装周平台,上海时装周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时尚之都的重要把手,成为发展时尚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平台,扶持中国原创力量,发扬中华文化深邃,为富有才华的新锐设计师提供优质的展示、交流平台。这些创意群体的集体迸发,必定会给上海时尚业及上海经济带来不可小觑的瞩目效果。

时装设计具有超前性、独特性、时尚性,这使得创造出来的产品引导人们的消费潮流,而在这个创意时代的经济前景中,十二年的上海时装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汇聚创意与时尚产业并肩而行,让时尚产业发挥了更大的商业价值,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范霞.上海创意产业及其集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3-15.

[2]郭建平,创意产业与北京时装业发展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9.

上一篇: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下一篇: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