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及策略

时间:2022-09-02 12:18:14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及策略

“互动”就是互动双方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言语两种形式进行的信息、思想、感情交流。本着“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本文指出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互动形式单一、教师强势地位、虚假互动现象等问题,总结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产生这些问题在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互动形式多样化、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间的真互动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语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1 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当前课堂上发生的许多师生互动普遍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1.1 互动形式单一

课堂互动的主体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因此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合成多种形式的互动。然而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我们绝大多数教师目前所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都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的互动形式严重缺乏。笔者通过在北海中学实习时记录调查发现,在10节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次数有52次,其中以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为主要,达到了47次。而小组间的互动有1次,同桌间的互动有4次。每节课的互动时间最多的也就8分钟,最少的才2分钟。其余时间都是以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不停的板书,学生在下面呆着,手忙脚乱的记录笔记。学生个体间的互动以及小组间的互动几乎都没有,课堂互动的形式太单一。从笔者的调查中可以映射出在当今大多数公开教学(公开课)或平时教学,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极少,常常是一种形式或作为摆设、走过场,这样的师生互动其实就显得很单调,完全是为互动而互动,丧失了师生互动本应达的良好效果。

1.2 教师强势地位

实行新课改后,许多教师在尊重学生,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上都做了很大的尝试与努力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看,“师道尊严”传统的教师权威和强势地位依然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否定态度多于肯定,批评喝斥多于鼓励激发,命令口吻多于亲切交流,居高临下多于平等相待,这毫无疑问的抑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的张扬,压制了他们勇敢创新的欲望,挫伤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往往要牵涉到师生双方的认知、情感、伦理、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在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中,教师在上述诸方面总处于一种优势地位,总认为比学生优越,所以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会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教师永远是互动的发起者,学生是执行者,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实行管制,其整个互动过程包含着强烈的不平等性。如笔者在北海中学实习期间通过对高一年级17个班的课堂活动言语行为进行观察研究。从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构成来看,在1135个言语行为总次数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次数为1123次,占93.8%;学生被教师提问的次数为23次,占1.7%;学生有异议言语的次数为35次,占2.7%;学生其他形式言语次数为24次,占1.8%。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服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是互动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互动中表现得比较消极和被动。教师是整个教学互动教一方的主体,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都是由教师设计、实施甚至是监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指令等对学生的互动进行控制,学生根本上就很少有主动向老师提问,驳斥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感兴趣的话题。

1.3 虚假互动现象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虚假化现象重点表现在教师单个人的思维和行为,课堂上没有多少互动氛围,单调和死板成了语文课堂的主要基调,学生没有参与的兴趣,只是被动的挨问,因此此类假互动只能造就虚假课堂互动氛围。具体表现在互动活动中,有大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仅限于表面的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对真正的师生互动没有实质性意义。

在实际课堂教学互动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互动:教师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回答得也不亦乐乎。但细细想想,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大价值,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真正学得到知识。而学生面对上述案例中的问题,无需与文本进行对话便可对答如流,更难以引起他们思考的欲望。这样看似热闹纷繁的课堂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是学生的思维缺失,学生学习的成果也只是停留在对课文内容表面的理解上。实际上,这种看似课堂互动的教学,只能说是一种“物理运动”,不是“化学反应”,也就是说这样的互动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更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

2 改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交流、沟通的过程,而交流沟通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积极和谐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也需要一定的过程。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师生互动。

2.1 互动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解决师生互动形式呆板、内容单一的问题,老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讨论、答辩、表演等形式作为教学手段。互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区分为以下八种不同类型的互动,第一,教师--学生,如教师讲解课文,解释语法和教学指令;第二,教师―某学生,如教师对某一学生的提问;第三,教师―某学生―某学生,如由教师发起的角色扮演互动;第四,某学生―教师,如学生提问;第五,某学生―全体学生,如某学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等;第六,某学生―某些学生,如学生小组活动;第七,某学生―某学生,如学生结对子的活动等;第八,学生独自活动,如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和做作业等。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避免互动成为走过场或成为摆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的情感沟通,达到互动的真正目的。如在教学中学课文《社戏》一文时,教学到“我”和平桥村的小朋友去赵庄看戏开船的一段,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由教师朗读课文,几个学生拿着道具上讲台表演_船、撑船的过程,学生表演非常积极、逼真,课堂气氛活跃,台下同学掌声不断,通过师生的共同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多种形式教学,不仅使得师生间的互动形式不再单一,也使得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冲破思维的局限性,积极寻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互动。

2.2 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宽松有序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呈现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解状况,不会掩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虚伪学情现象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扮演一个能真正实现学生平等对话的领路人。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就必须努力化解师生间原有的森严壁垒。一方面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给予其主动发言和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生生平等。既不能将部分学生确立为垄断师生互动的“贵族”,更不能把其他学生沦为师生互动的“奴隶”。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学会“屈尊”和“倾听”,学会控制自己,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是师生互动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互动主体,彼此必须做到相互尊重。特别是教师,要努力摒弃“教师权威”等因素所形成的优势地位,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也就是说,在认知上,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去要求学生;在情感上,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的情感需求。要尊重他们作出的行为选择,更要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障就会产生不良现象。首先,由于学生的主动性遭到压抑,学生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参与活动,久而久之,其学习态度也会呈现出消极特点;其次,由于没有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与沟通,课堂教学也会因缺乏生机与活力而显得机械和僵化。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就会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在积极的互动中学生更能有效的去接受老所传授的知识,也可以更有效的从老师的启发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2.3 形成师生间的真互动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师生课堂互动是否存在意义的关键因素。我们的教学不应只是教与学的关系,更应该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而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变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着课堂互动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与认可,心理上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无疑就促进了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系数低或者是有趣的教学内容,也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蚜虫”读成“虫蚜”时,老师没有冷眼相视,而是亲切善意地指出读错的地方,激励他读正确。当他再次读错时,老师再次宽容并且耐心的鼓励他把错误改正过来,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在学生心里产生的却是无形的动力。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有了安全感,就会增强他学习的自信。同时,这位教师并不是仅停留在读对了就行,而是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引导他把错误作为一种财富,教给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这位教师不重视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不善于激励学生,可想而知他的课堂会出现的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学生不敢再继续把课文读下去,也不会积极的去改正错误,更甚者则是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因此无心学习都是有可能的,这样就很难形成师生课堂上的真正互动。因此,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缩短彼此心灵上的距离。

3 结语

经过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审视,我们看到了互动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情感、有艺术的操作过程,这个过程的动态性永远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益求精,不断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真正的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中重要的类型,一方面它从实际出发,促进师生双主体的教学互动,符合课堂、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组织形式,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教学改革的潮流。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

上一篇: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创新 下一篇:关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宣传工作创新策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