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时间:2022-09-01 10:18:0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怎样让语文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怎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全体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准备

1.明确分组目的

我认为:分组学习,就是利用学生个性互补的原则,给差异学生找合作伙伴,通过集体的力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小组合作交流,让大家一起阅读和讨论,既能分享各自的资源,又能增进合作和友谊。

2.合理分组

按照男女性别均衡、兴趣爱好接近、知识能力综合平衡的原则,六到八人为一组。

3.选定组长

组长的人选和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秩序和合作能力。因此组长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威信、群众基础及一定的综合能力。组长选定后,老师要采取讲座、讨论的形式,给各组组长进行理念、方法、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激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怕挫折、接受锻炼,不断进步。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会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已经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课外合作

小组学习目标一旦确定,每个成员都必须遵从。在小组合作中,我们要求在课外时间,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能够一起合作交流,解决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包括基础知识的解决,关于课文内容的掌握;还要做好课后的复习、落实背诵、完成课后作业等。

2.课内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设计一些难易不等的思考讨论题,各个小组成员一起动脑动口、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展示评价,教师点拨、答疑解惑。这样学习的效果要比老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效果好得多。

在教学柳永的《望海潮》时,我就要求各小组分工,自学解决课文相关的所有问题。在第二小组组长讲析下阕内容的时候,其他小组的成员纷纷举手提问,质疑他对文句的翻译,指出他个别地方的讲解不准确,提出一些新奇古怪的问题。二小组的副组长勇敢地站出来帮助答复,其他组员也积极补充,在学生的相互质疑和答复的过程中,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只需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就能够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了。这就是课内小组合作交流的意义之所在了。

课堂合作中,学生一般表现得较有信心,有安全感,不太担心失败,但合作学习也容易因责任分散而让个别学生产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我强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要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2)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种“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是组内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要重视课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况,不时抽查课外合作的成果,及时给予评价。

另一方面,更要重视课堂内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评价。毕竟,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在课内完成的。

我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是这样做的: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个学习小组展示成果,接着我再进行评价点拨,在此基础上,精讲重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相当在乎的。我总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或者发言后,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这样就给学生小组和个人以继续学习的动力。我认为:无论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评价,都表明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心理的需要。我更觉得:教师的评价要力求客观。虽然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观注重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方面给予积极的评价,但我想如果教师在评价时偏离常轨,一味地去“讨好”学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太“假”,从而可能不信任教师,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还应该注意的是: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也不能因为某小组内有优等生就对此小组特别“照顾”,明显地偏袒、有失公正、公平,这样会损害大多数小组和成员的利益,最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教师在评价小组和个人时,要注意作出恰如其分的、具体的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这样对学生说:“你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你回答的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等等。对游离于题外的答案也应予以恰当的点评,如,课堂上同学讨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周瑜的态度,一个同学的答案是“惋惜”。我先肯定了这个同学好读书善思考,对周瑜有全面的认识,周瑜的确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坡一定也有这样的认识。但在此文中,东坡侧重于写周郎的少年成就、英雄业绩,表现的是对周郎的敬仰和羡慕,借以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怀才不遇的遗憾。学生都笑了。那位同学也很满意,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样的评价就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态度诚恳,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肯定,参与学习交流展示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中学)

上一篇:话说“晓”与“晚” 下一篇:立足生活实践 注重观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