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模式给思想政治教师的启迪

时间:2022-10-20 05:46:46

主体参与模式给思想政治教师的启迪

摘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形势下,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对象,反思当前教学的种种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实践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主体参与模式;课堂氛围;时政热点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思想政治教师要努力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抓住其特点,寻找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增强,参与意识提高,不仅注意书本知识的吸收掌握,而且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探讨现实问题。因此,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行全方位转变,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实效。

一、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思考,充分认识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1.注重课堂讲解,忽视学生感受

教师的讲授贯穿课堂始终,以教师为主角“满堂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没有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忽视学生思考的过程、交流的过程,造成学生的被动且低效的学习。

2.注重课堂形式,忽视学生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也关注师生互动,也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形式互动,为互动而互动,问题的设计简单,不需要学生动脑筋或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到答案,让学生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作些互动的表面文章。虽然表面上看课堂活跃,气氛热烈,但难以激发学生真正的思维,学生的思维量很小,活动的效果比较差。

3.注重传授理论,忽视联系实际,忽视时政内容

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从理论到理论,泛泛空谈,不能把理论和现实实际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教师的讲解单纯地讲教材,较少关注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时政内容,不关注当前的焦点、热点问题,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最大特点“时代性”,从而造成教师课本讲得过死,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二、努力探索研究,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创新,积极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熏陶、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塑造,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学生则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要真正激发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收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我认为应该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课程,它有时来得比显性课程更为有力,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隐性课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将学生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上,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有浓厚的感彩的,他们对某门功课的兴趣和爱好总是受师生关系制约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更是如此,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体参与热情,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2.结合时政讲解,举行思想政治知识竞赛,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趣味性

我们可以利用每节课前3-5分钟的时间,开展以介绍国内外热点、焦点时事为主,辅之以全体学生讨论的时事综述活动。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在讲授课本知识之前,由一名学生就某个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报道,并启发学生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讨论,分析问题的角度可以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之后由这名学生对同学的发言进行综合,得出一定的结论。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做一些点评拓展,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深入。另外,我们思想政治组可以每半个月编写一期《国内国际重大时政摘编》,印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时政知识竞赛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

3.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讲,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大大增强,喜欢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少轻信现成结论,喜欢争论,并按自己的标准进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适应他们的这一特点,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尽量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关系,使学生跳出课本,拓宽视野,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进而提高自己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多方面能力。为此,我认为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组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中学)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下一篇:关于政治课堂笔记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