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患儿的护理

时间:2022-09-01 08:08:04

麻疹患儿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93-01

【摘要】目的:了解近期麻疹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探讨针对麻疹患儿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临床护理措施及预防。结果:30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重视麻疹患儿临床表现,加强病情观察,通过对患儿的基础护理和对家长的宣传预防,及时控制病情,确保患儿能及早康复出院。

【关键词】麻疹 患儿 护理 预防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是儿科常见的有较强的传染性的疾病,本病主要由呼吸道传染,传染性强,容易流行,以冬春季节发病为主,主要发生在8月~5岁小儿,能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颊黏膜可见柯氏斑及皮肤斑丘疹[1]。从去年至今我市部分地区麻疹爆发流行。本文就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300例麻疹患儿(全部麻疹病例均符合《传染病学》的诊断标准)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00例麻疹患儿。其中,男184例,女116例,男女比例1.59:1,年龄6个月~9岁,平均年龄2.6岁。

1.2 病例来源:农村患儿202例,占67.3%;城市患儿98例,占32.7%。

1.3 临床表现:300例患儿中均有发热,体温大部分38.1℃~40.1℃,热程3~8天。其中278例,占92.7%的患儿有咳嗽、流涕、打喷嚏、咽部充血等症状。有麻疹粘膜斑者265例,占88.3%,并发肺炎246例(82%),合并肺炎伴心肌损害189例(占肺炎患儿的76.8%),肝功能损害116例(47.1%)。并发咳嗽者237例,占79%,并发腹泻者141例,占47%

1.4 结果:300例患儿经我院护理人员的积极对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患儿住院时间4~13天,平均6 .6天。

2 基础护理

2.1 隔离与消毒: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我科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减少家属探视。患儿单独病房,一般隔离到出疹后6 d,有并发症者隔离10 d。并应用紫外线消毒,2次/天,40分钟/次,消毒时遮住患儿眼及皮肤。病房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15 分钟。病房的温度18~20 ℃、湿度50 %~60 %,光线不宜过强,白天可拉上窗帘,注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眼睛。对于患儿的餐具、洗漱用品要专用,用过的衣物、玩具、被褥要经紫外线消毒1 小时。医护人员要注意戴口罩、洗手等。患儿外出检查时要戴口罩,接触过患者的人员要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停留20 min以上才能接触易感者,避免交叉感染。

2. 2 心理护理:

2.2.1 患儿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自身的病痛,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各种检查治疗的不适应等因素而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温柔的语言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并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合理解释病情,使其消除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2 家长心理护理 由于本轮病例患儿大多居住农村,家长对麻疹认识不足,多认为不需治疗,忽视了患儿的病情。对于这种情况应告诉家长,麻疹并发症较多,若能早期诊断,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另外,早期诊断可以早采取隔离措施,对防止麻疹的传播有重要意义。而居住在县城的患儿家长过于紧张,焦虑于发热持续不退及疹退后色素沉着是否会遗留疤痕等。对于这种情况应告知家长,麻疹是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2周自愈,减轻其恐惧心理,使家长有较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 3 高热护理:麻疹患儿多半有高温,部分可并发高热惊厥。因此,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体温<39 ℃可不用退热药,多饮开水。每4 h测体温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体温>39 ℃者,尽量以物理降温为主,可遵医嘱给予小量退热剂,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禁用冰枕、冷敷及乙醇擦浴。对于所有患儿除监测体温外,还要观察出疹情况,尤其是出疹时间及出疹顺序以及精神状态、呼吸、咳嗽、面色等情况,警惕麻疹性肺炎、支气管炎、脑炎、心肌损害等并发症。如发现患儿出现烦躁不安、谵妄应立即通知医师,协助医师进行处理。患儿高热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食物中可适当加入虾皮、香菜、葡萄干及芦根水以利于麻疹透出,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少量多餐,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2],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

2. 4 五官的护理:麻疹过程中,患儿结膜充血,分泌物多,畏光,容易继发感染,常用生理盐水定时清洗患儿双眼,或遵医嘱适当使用眼药水或眼膏,白天可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入睡时可涂红霉素眼药膏,防止眼睛继发感染。教育患儿不要用手揉擦双眼,以免造成眼部感染;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通畅;每日常规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3次,观察有无口腔黏膜破损情况,不要给予过热或含有刺激性调料的食物,避免对口腔的刺激。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防止继发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此外,还应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以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2. 5 并发症护理 麻疹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重症麻疹患儿甚至可导致死亡。本轮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短,平均为6 .6天,这与我们合理的护理密切相关。如果患儿合并肺炎,需有效地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是最为有效的方法[3]。如果患儿合并腹泻,应及时取标本送检;遵医嘱指导患儿口服思密达或米雅,保持患儿肛周皮肤清洁,对肛周皮肤发红者局部涂红霉素软膏。如果患儿合并心肌炎,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和保护心肌药物,吸氧,并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的节律和频率的变化,同时控制输液总量和滴速,以防循环负荷过重发生心力衰竭。如果患儿合并肝损伤,应注意休息,保证其充足睡眠,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红霉素等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并按医嘱给予降酶治疗。2周后,定期复查肝功能。

3 宣传预防

3.1 在麻疹流行季节,需要加强健康宣教,应尽量避免带婴儿带人群密集的场所,室内注意通风、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并避免带婴儿与麻疹病人接触。若已有接触,应立即注射丙种球蛋白,以提高被动免疫力。

3.2 目前,接种麻疹疫苗仍为现阶段控制和消灭麻疹的最佳手段,加强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尤其是广大农村婴幼儿及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对预防麻疹的流行有重要意义。 (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初种,7岁复种,皮下注射0.2ml。易感儿接触麻疹病人后2天内接种疫苗有预防效果或可减轻病情。 (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者接触病人后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3ml,可防止发病,免疫有效期为3~8周。

4 小结

麻疹是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及时的隔离治疗、悉心合理的护理,对减轻患儿病情、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 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78.

[2] 何娅娜.麻疹患儿辨证施护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 (3B):697.

[3] 胡超芬,郑小莉,钟政武.21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6):810.

作者单位: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

(上接第211页)

多吃水果、粗纤维类蔬菜。避免饱餐而诱发心绞痛。

2.1.11 患者入院72小时后,根据患者病情可将床头抬高75度,适当在床上做自主活动,如翻身、刷牙、洗脸、被动活动四肢等。

2.2 恢复期的护理(7天以后至完全康复)

2.2.1 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向病人解释活动耐力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病情稳定后可下床在室内走动、逐步过渡到由家属搀扶着到室外散步、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等活动。

2.2.2 活动时的监测:活动前必须监测记录患者每分钟脉搏、心率次数、血压、时间。运动时间一般为10至15分钟,运动过程中应监测记录脉搏、心率、血压变化。活动时心率增加10~20次/分为正常反应,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可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运动强度以心率增加不超过20次/分,收缩压降低不超过15mmHg为宜,运动时出现胸痛、心悸、气喘、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卧床休息。

2.2.3 健康教育指导:进行预防冠心病知识教育,维持理想体重,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教会患者和家属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合理安排饮食、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预防便秘,戒烟戒酒。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早期和急性期,心肌出现缺血和损伤性改变,在急性期护理干预到位,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缩小梗死范围,有利益损伤心肌细胞的修复,同时预防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发生,在恢复期进行康复运动,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便秘、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英.主编.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54-158

[2] 孙羽.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M],2010-10-21 10;26.

作者单位:651600 武定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老年人在手术中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