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直播报道中新闻主播的功能及素养研究

时间:2022-09-01 06:58:38

突发事件直播报道中新闻主播的功能及素养研究

根据我国2007年 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随着世界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发展,突发事件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都在日益增长。手机、网络等数字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而博客、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也集聚了大批的人气。作为曾经以现场感、时效性、多元化为传播优势的电视媒体,如何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媒体业态中占据一席之地,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可以说必不可少。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CNN(美国有线新闻网)、90年代末成立的BBC News Channel,到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24/7的滚动新闻播出频道,为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提供了必备的硬件平台,也为新闻主播――完成直播报道的核心人物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战机会,当然也对新闻主播的报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播,源自西方媒体对处于演播室的负责报道新闻的anchor(美)、presenter(英)的称呼。顾名思义,在报道过程中,作为直接与观众进行交流的“叙述者”,拥有串联现场与演播室、还原新闻事件、引导话题走向等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突发事件的直播效果。因此,如何在多元媒体时代,充分发挥新闻主播的积极功能,丰富突发事件直播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成为业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复合媒体时代,电视直播新闻主播话语权的缺失

突发事件的同步现场直播,对于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们来说,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最具挑战、最具吸引力的工作状态。因为大多数的新闻主播都有较长时间的一线新闻报道经历,对新闻事件的走向把握有较丰富的经验,加上英国广播公司有严谨的、并不断保持更新的《主持人、记者、编辑报道手册》作为日常报道的准则,新闻主播对于突发事件的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的处理,拥有一定的主导权。2011年10月20日,在关于卡扎菲死亡的突发新闻中,在大量新闻来源纷纷涌入的同时,BBC的新闻主播秉持了客观追问事实的原则,在连续的直播报道中,冷静核实梳理信息,不断地在第一时间为观众更新前方记者发来的消息,完整传递整个新闻事件。

相比较而言,目前中国的电视新闻主播虽然处于新闻演播室这一核心报道区域,但是距离主播的专业要求以及新闻话语权的控制力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首先,突发事件的直播进程由新闻主编进行掌控,主播对于整体节目的架构、话题走向、嘉宾的选择等等的参与程度不高,直接影响了新闻主播对于新闻事件的整体理解,新闻背景的交叉联系,访谈的深度延展,也可能会导致直播效果的不理想。其次,目前新闻稿件的二度创作仍然占据大部分新闻主播的主要工作时间,情与声的创作是有效传播的基础,不真诚、不到位的语言表达,无法实现精准地传播内容。因此,超越语言本体的表达创作,成为突发事件新闻直播报道的真正主体,会成为中国新闻主播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二、突发事件现场直播中新闻主播的职责与功能

美国传播学者D・麦奎尔的研究表明,观众接触电视内容,有四种基本的满足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也就是说,通过观看电视节目,观众可以获得与自己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为自我评价提供参考体系,来协调自身的行为,或者得到思想上的释放感。而且通过节目中出现的人物,比如说主持人,产生“朋友”或“熟人”的感觉。而这些满足感的获取,与直接产生交流的“面孔”息息相关,在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新闻主播就成为了这样一个交流主体,因而也承担了以下这些职责:

(一)叙述者

新闻事实本身是事件报道的核心,作为主播,要通过播报、讲述、短评等各种语言表达方式,来为观众梳理主线脉络,解析细节,全景式地展现新闻事件。上海东方卫视在2011年日本发生地震的突发事件报道中,反应迅速,在地震发生不久,即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始现场直播,是国内最早进行直播的为数不多的电视媒体之一。处于信息汇集中心的演播室中的新闻主播,一方面不断地为观众播报从日本媒体获得的最新的地震消息,以最接近现场的可靠的新闻来源,架构起报道的整体。同时,对前方传来的为数不多的地震画面,进行解释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且根据掌握的地震历史、科学知识,来进行新闻背景的有效补充,在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画面的形象性和可感受性的同时,在无法连线第一现场记者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叙述者,为观众尽可能地还原新闻事实,铺陈新闻背景。

(二)引导者

当事件进入直播阶段,新闻主播就成为了推进现场报道的引导者。无论是与第一现场记者的连线,对相关专家的采访,还是评论员的评论,都需要由主播通过成熟的语言设计进行巧妙的连接。同时,观众们的关注焦点、专家的评论重点等等,也是通过主播的起承转合来实现引导的。所以主播应该使自己成为专家,以及记者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和即时信息的者,及时、客观、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充分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和知情权,给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视角与选择。

在东方卫视的日本地震现场报道中,经过前方的沟通与努力,新闻主播最终得以与日本媒体记者、东方卫视的驻日本记者、以及留日学生等进行直接的电话连线,通过当事人对发生地震那一刻的亲身经历的回述,以及目前所能看见的现场的场景的描述,为观众呈现立体的新闻现场,体现主播较强的引导话题、组织整体话语的能力。

(三)掌控者

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直播节奏和进程的掌控同样需要主播来完成。新闻事件现场直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现场与主持区的转接呼应、人员与技术的配合、设计程序与应急预案等等,存在很多的未知数。比如新闻现场信号的突然中断,这在突发事件中并不少见,所以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就需要主播利用自己丰富的采编播经验,对直播流程的熟悉程度,对各种可以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危机作出处理。

三、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新闻主播的素养需求

(一)敏锐的新闻敏感性

所谓的新闻敏感性,它首先是一种能力,一种足以将优秀主播与普通主播区分开来的能力。其次,它是一种判断力,即在给定的时间限制下,为了把握和呈现报道对象在无数可能的个别、特殊、具体当中最需要披露给公众的那些个别、特殊、具体,而权衡并决定细节的取舍。因此,这种判断力的养成,要求一名新闻主播对他所处的特定社会的演化过程的整体性质有足够深切的感悟。否则,他如何能够在特定事件发生时,立即知道“最需要披露给公众的”是什么呢?这就要求主播随时保持一种敏锐的生活态度,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状态,不断地捕捉、感受社会变化带来的信息,并演化成专业储备。

(二)稳定的心理素质

正如前文所说,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是一个无法准确预期的报道过程,主播必须要有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应变,处事灵巧机敏,能够迅速转换不露痕迹。当然这也是需要多次直播报道经历不断锤炼而成的。

(三)扎实的语言艺术表达基本功

作为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传播者,新闻主播需要领会何谓表达方式的敏感性。优秀的新闻主播,和记者一样,不仅要对特定社会及特定情境的重要性有敏锐的感受能力,而且,或许更为关键的品质,建立在媒体平台的特殊性之上的,需要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将自己感受到的重要性呈现给大众。如何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使受众得以感同身受,同时,也要避免和警惕自己和他人的偏见。因此,扎实的语言表达艺术不可或缺。

除了清晰精准的新闻消息的播报,能否进入富有层次与表现张力的讲述状态,使现场描述具有感染力,让受众如亲临其境,是一个优秀主播基本功的体现。

(四)交流过程中的控制力

直播过程中的控制力,不仅仅表现为对节目各个元素的有效分配和积极掌控,比如记者、嘉宾、评论员等多元素的有序插入和抽离;同时,也表现为新闻主播面对不同新闻事件发生时,个人情感、主观情绪的管理。在新闻直播越来越关注事件中“人”的状态的趋势下,人文关怀的传递与客观报道之间的平衡,也成为了新闻主播不断尝试和努力的方向。

(五)适时评论的能力

新闻主播不仅仅要使整个节目结构、 排列有高潮、 有重点、 有逻辑, 同时能够根据新闻串联的关键点加以精练、适当地分析点评,从而使整个新闻的内容得以升华。无论是早期的香港回归,还是四川汶川地震,白岩松作为新闻主持人的现场点评、使主题升华、点面结合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极具代表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新闻资源的最新更新、扎实积累

新闻主播们永远是非常忙碌的,不在主播台上时,他们或深入新闻一线继续采访,充实新闻体验,或者孜孜不倦地获取更多的新闻资源,时刻关注世界各地的新闻时事及影响,以备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能够迅速地展开准备工作,对有关背景资料进行融会贯通,以世界视野来看待事件的发展,以“引述者”的方式达到与专家的同步。

(七)对其他媒体资源,尤其社会化网络媒体资源的充分了解和利用

不可否认,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被习惯称为“沙发土豆”,那么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已经大大延展了人们的消息获取来源,博客、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新兴,更是为电视媒体从业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在英国,新闻主播和记者已经把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作为了新闻来源之一,并积极广泛进行运用,使之成为与受众沟通的平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这些社会化媒体也被大量地纳入了报道体系中,丰富了报道内容和声音,及时地反馈推动了报道的进程。在我国,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据调查,中国的微博用户已达1.25亿。作为电视媒体人,尤其是新闻主播,不能忽略这样新的交流平台所带来的新的传播模式和语言表达形式。如何使之成为积极的报道元素,规避不利影响,将会成为影响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上一篇:电视经济报道的着力点在于可看性与指导性 下一篇:中国媒体业态的困境及格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