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时间:2022-09-01 06:26:03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摘 要: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因此合作学习成为初中英语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但随着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旨在优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 学会合作

一、引言

英语课改强调: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教学途径,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合作教学,观摩别人公开课,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感觉教学效果很理想。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合作教学实践,逐渐意识到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下面,虽然有其显著优点,但隐藏了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二、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的优点

合作学习就是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为核心,结合组间交流、全班讲授、指导等方式,每个学生既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又能利用共同资源,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完成学习课题,在此基础上参照小组共同学习成果对学生给以奖励和评价,促进进一步的合作(林力、王之江,2005)。

1.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为了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学生往往需要在课前查阅字典及大量资料,并对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小组共同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在小组内会很自然地得到同伴的帮助。每个组员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但组员会进行互补,这种互补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借鉴学习策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相互合作交流中,学生会意识到组员中有更好的学习策略,从而借鉴他人并融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这种组员间的差异往往会成为互相弥补完善的重要资源。

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为了完成小组的共同任务,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完成个人目标,还要帮助同伴实现他人目标。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尽其所能。小组成员间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与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

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1.学生合作学习参与程度不均衡。

(1)案例

在公开课仁爱英语八上Unit 4 topic 1 Section D 的Animals in Danger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讨论两个话题:A.What wild animals are in danger? B.please find out why they are in danger.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有些学生积极主动,有些学生偶尔参与,而有些学生则充当旁观者。

(2)案例分析

在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教师在合作学习准备阶段对学生不进行合作意识的指导,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每个环节,那么成绩优异的学生明显积极参与,在小组中起到支配作用,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由于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合作活动中表现冷漠是很正常的。这种合作学习仅仅是课堂组织形式的点缀, 看似热闹,实则无效。

(3)应对措施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的积极合作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比如开展一些团体运球比赛、接力滚轮胎比赛等。通过这些团体合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组员和组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合作和成功的关系,进而增强小组内部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每个学生都要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组员间的观点,博采众家之长,共同完成老师的任务。

②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布置具体任务给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这些教育资源收集授课所需的资料。在学生获取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开展高效课堂做好铺垫。例如,在仁爱英语八上Unit 4 topic 1的 Section D Animals in Danger的这节公开课前,笔者设计了陆地、水域、天空三大类型的野生动物主题,由每组组长挑选,两组同一主题。由组长给每个组员下达具体任务,每个组员必须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收集有关信息和图片,并用英文进行描述。例如,陆地主题的组长让组员A收集熊猫,组员B收集华南虎,组员C收集金头猴等,每个组员收集的动物不同,避免重复,提高效率。最终组员收集的信息和图片由组长进行汇总,并在课前将汇总的电子稿发给每个学生,这样在课堂讨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将有话可说的。有些组有电脑水平高的学生,则把信息和图片制作成PPT,从而更直观化。老师给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信这不是一种教学组织的点缀,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是一堂高效的课。

③明确角色分工

小组组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均衡学生的参与度。每组选举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组长,两名学习能力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为副组长和记录员。教师给每个组员编号,如组员A、组员B、组员C等,包括组长、副组长和记录员。当老师下达任务时,小组进行讨论,表述有困难的组员,副组长会提供及时帮助,记录员把大家讨论的解决方案记录下来。每次发言都由老师摇号,如果摇到B号,每组的B号同学回答。每个组员考虑到随时都有可能要站起来发言,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取长补短,完成任务。

2.评价机制不合理。

(1) 案例

在公开课仁爱英语八上Unit 4 topic 1 Section D Animals in Danger公开课的最后,开课老师说:“今天这堂课上表现最好的组是第三组和第五组,给最佳组2张奖票。”明显看到没有拿到奖票同学的失望,特别是准备充分又积极发言的学生。

(2)案例分析

评价是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老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注重集体,忽视个体,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构建一种能够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评价机制。对集体的评价,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团结协作,个人目标才能依靠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对个体的评价,认可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强调合作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对过程的评价,准确评价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个体学习能力, 有效评估组员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学习过程。因此,把结果和过程与集体和个体相结合,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3)应对措施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制作了一个表格。

准备工作:是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利用教育资源收集资料,进行预习。乐于助人:是组内组员间的帮助,如对学困生的帮助。合作态度:是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老师设定的学习任务。特别奉献:在组内特别奉献,如制作PPT。团队得分:由老师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一学期下来,班级按个人累计的星星总数进行排序,前三名是三好生。同时按小组累计星星总数再排序,每组前两名的学生将进行物质奖励。这个评价表格是集体和个体与结果和过程的整合,这种评价机制是促进组内合作间竞争的有效手段。

3.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

(1)案例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里,是按学生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分组的,按理说每组总体成绩不差上下。但有的小组气氛热烈,不停地操练语言知识,滔滔不绝,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团结协作完成老师设定的学习任务。也有的小组气氛安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在思考完成老师设定的任务。这样的合作小组形同虚设,很难实现合作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2)案例分析

笔者只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小组内的参与程度与组内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合作意识等密切相关。如果组长组织能力弱,那就像一盘散沙。如果一个小组内性格内向的学生占多数,就会影响合作学习效率。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分组,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才能有效活跃合作学习气氛。

(3)应对措施

首先,选好小组长。教师通过仔细观察,有意识地培养一批组织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性格外向且具有合作意识的小组长。刚开始,教师每日跟踪小组长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当小组长具备组长素质时,教师就可以不再每日跟踪,但要求组长每周向教师汇报工作总结。其次,由小组长组建自己的小组。因为小组长对班级同学了如指掌,谁的语言表述能力强,谁的集体荣誉感强,谁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谁自律能力差,学生比老师更加了解。组长A、组长B、组长C、组长D、组长E、组长F,第一轮按组长A……组长F的顺序各挑选一名对自己组最有利的组员,第二轮按组长F……组长A的顺序挑选组员,以此类推,直到结束。利用这种方式组建合作小组,增强了组员的多样性和组间的竞争性,有效活跃了合作学习的气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结语

合作学习是英语基础教育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究、尝试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力,王之江.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LED封装与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 下一篇:探究式学习,让地理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