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实现由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时间:2022-09-01 04:52:01

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实现由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摘要:我们的目标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打造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也就是教师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技巧;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学会高效自主的学习,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高效学习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斯宾塞也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新课标和斯宾塞的名言都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焦点问题――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的目标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打造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也就是教师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技巧;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那该如何实现让初中语文实现由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的飞跃呢?笔者从两个层面谈起,仅供同仁参考斧正:

层面一:采用三步六段的教学模式打造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这一层面主要针对教师而言,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课前:编制导学案,所谓“学案导学”就是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掌握的知识,印出来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时有纲可循,课上学生展示自学情况,教师和学生一块研究学案上学生没能掌握的内容。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和当堂达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做到两点: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课中:分为六步,即重申目标,师生共同预设现场形成;学情调查和问题总汇,通过这两个环节使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精讲点拨即点石成金,拨云见日,精讲。如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不久便有多名学生举手。归纳总结。课后:教师做好教学反思,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力,使他们通过深入思考学习并掌握知识。是不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育人的目标。如果说“有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那么“高效课堂”就应该是课堂教学更高层次的追求。

层面二:采取三步导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实现向学生语文自主高效学习的飞跃

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一层面主要针对学生而言,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课前:做好预习,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这是课堂互动展示的前提和基础。如莫怀戚《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讲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精神,谈到了可贵的亲情、温馨的气氛,谈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谈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生命的气息……课中:做好展示和讨论。教师由“讲演者”变为“导演”,学生由“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课堂氛围中自己吸收消化知识,充分地展示自我,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老师合作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生成。从而使教学任务在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上得以顺利地完成。当然,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要经过一番努力的。课后:回顾反思,弄清当堂知识。本环节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总之,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正如陶行知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只有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必然会实现由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参考资料:

[1]张承明编.语文教学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下一篇:浅析初中语文中的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