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的中职学生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29 09:33:43

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的中职学生教育研究

摘要:实现中职教育包容性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要求。教育机会起点不平等,教育过程参与机会不平等,个人接受教育的方式、个人发展的选择受到抑制等是中职教育不平等的主要特征。文章认为,优化制度安排是中职教育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构建普惠、公平的教育发展体系。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中职教育公平

一、我国教育事业需要在包容中实现公平发展

源于经济学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强调普惠性和公平性,它涵盖了包容、平等、共享、均衡发展、兼收并蓄等多项内容,核心是机会平等,通过促进机会平等、平等竞争、平等选择,增强人与人之间发展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性,实现人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平等机会的获得和平等竞争、平等选择的实现既有人自身条件的差异性因素,更是制度缺陷所致。在现有制度下,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是提高个人综合竞争力进而获取更多诸如就业、分享经济成果等机会的根本性保障。而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依赖性越来越强的当今时代,文化和教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之要素一,教育水平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体现等更为深刻。然而,让我们深感忧虑的是,由我国教育机制体制的缺陷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教育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不同区域、不同家庭、不同群体、不同民族之间的学生享受教育机会和成果的不平等等。不难想象,教育不公平直接导致的就是公民就业机会和竞争力的不平等,就业问题和个人发展前途问题也就应运而生,进而就会导致经济收益、阶级分化等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固化、强化不同群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差异与差距,加剧贫富差距,进而演变成为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与我国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是相悖的。而事实上,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了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实现我国教育的包容性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任务。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包容性发展也势在必行。

二、中职学生教育不平等的主要特征

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实现包容性发展最核心的问题,而教育不公平问题又普遍存在于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育机会起点不平等。教育机会起点平等是指凡是具有同样潜能的社会成员应当拥有同样的起点,以便争取同样的发展前景。中职学生教育起点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有个人天赋、家庭经济条件、社会给定教育条件和所处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具体表现为城市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一般会选择较好的学校和热门专业;而农村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则较为被动,只能选择一般学校和冷门专业。二是教育过程参与机会不平等。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级管理、有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机会(课堂表达的机会、与教师互动的机会、担任管理角色的机会、组织活动的机会、代表集体的机会等)等都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平等对待。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在中职教育过程并没有完全实现。如听话、学习成绩好、活跃的学生往往更能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偏爱”,其所享有的各种机会远远多于“调皮”、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同时,由于教育资源分配失衡,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种族、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带来的益处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城市、重点学校、热门专业的教育资源往往比较优质和丰富,相反,贫困地区、农村、普通学校、冷门专业的教育资源则相对匮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公平性。三是个人发展路径选择受到抑制。个人自身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人的人生定位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并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现实中,很多学校价值追求与学生愿望存在偏差,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把学校的价值追求不合理地强加给学生,并通过实施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违背自己愿意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甚至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予以限制。如要求学生按照学校或者老师既定的方式去学习、个人特长发展受到制约、甚至为了提高“就业率”通过“游说”学生选择不符合其自身意愿的企业或者岗位等。

三、中职学生教育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路径分析

中职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是个人、社会和制度因素的综合体,但学生的出生家庭、区域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是没有选择和无法改变的,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最重要根源应该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优化制度安排才是促进中职学生教育包容性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与创新教学方法并重,增强对中职学生教育的包容性

教育观念转变方面:树立“以人为本”、德才兼备和公平的教育观。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家庭背景、个人禀赋、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而对他们进行“等级划分”,更不能由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等级学生差别化待遇。要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和失误。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和劣势不足的两个方面,每个人都会犯错的可能。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都是“90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自控能力较低、容易受社会因素影响,偶尔犯错都是情有可原的。教师更重要的应该是认真了解学生的爱好与才能,详细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责备与惩罚。实质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互为关联、互为依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专权代办”,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去引导和激励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老师或者学校的“既定轨迹”被动地接受现行的观念或者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每个学生自身的天赋和条件的差异往往决定其知识接受速度和及学习方法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教育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夯实中职学生教育包容性发展的制度基础

教育管理体制的缺陷是造成学生个性化发展受限和教育参与过程机会不平等的根源,完善和创新现有教育管理体制是实现中职教育包容性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实质上,包容性发展不但强调教育的公平性,还强调个人发展的个性化和全面性以及整体发展的普惠性。因此,如何实现公平教育,学生在品行修养、人生价值、学业成绩、专长与综合能力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发展以及最大多数人的同步发展就成为了新的教育考核指标体系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改变原来的价值追求,重新设计教育考核指标体系。为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安全和就业率而把教育资源过多地集中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背离学生意愿为其选择的就业方向都不是包容性发展应有的现象,促进学生爱好、兴趣、专长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全面发展与最大多数学生的同步发展才是包容性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对学校的教育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指标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综合技能、品德修养、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是否平衡等指标。通过完善教育考核体系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享受到教育参与过程的公平,在个人上实现由单项发展向全面发展的转变,在整体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同步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特长突出、综合素质强、品德修养高、合作能力优的高竞争能力人才。同时,对于中职学生教育的包容性发展而言,仅仅实现内部的发展也是不全面的,还应在此基础上将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扩容,促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为中职学生的更高层次发展创造积极有利条件,而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三)构建普惠、公平的教育发展体系,促进中职学生公平享受教育机会和分享教育资源

包容性发展应该是益弱式发展、普惠式发展和可持续式发展,鉴于中职学生弱势群体在享受教育平等中的“弱势”地位,中职学生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应该把提高此类学生享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作为重点和突破口。第一,构建全面的资助体系。资助体系的构建应该重点把握好几个要点。在资助的对象上应以经济条件困难、存在心理缺陷、自信心不足、技能缺失等学生为主体,通过制度的作用让此类学生能够更加公平地参与竞争。在资助内容和方式上,应改变原来偏重经济资助、忽视心理救助和能力扶助的缺陷,建立起以经济资助为主体、以心理救助为关键、以能力辅助为重点的全方位的资助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机构并强化其功能,全面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查和档案记录工作,及时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更多的诸如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英语、计算机等辅导班,提高弱势群体的综合技能。在资助认定体系的设定上,要完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和资助申请程序,确保尽可能多的需要资助的人群能够得到应有的资助,增强资助功能。第二,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中职学生享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包容性发展的根源所在。一是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

重点是要在严格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普通中职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和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强化政府在发展中职教育的职能。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利与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在教育发展的作用是任何组织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从而也要求其必须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的地位,并从政策上予以保障支持,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和合理分配,促进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的相对公平和协调发展。三是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中职学校办学,解决单纯依靠政府在教育发展中资金有限和力量不足的问题,扩大中职教育发展规模,丰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学生能够享有教育机会和享受更大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继南.文化与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大学女校长的使命与作为[J].现代传播,2011(12):12-13

[2]吴康宁.教育机会公平的三个层次中国教育报[J].2010

[3]吴海龙,吴杨.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5):62-66

[4]赵传春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27-228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下一篇: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