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04 04:33:43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阅读,学生能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激趣图文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鼓励质疑展开想象大胆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阅读,学生能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阅读兴趣

1、精心导入激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就像一块磁铁不断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2、多种形式朗读激趣

(1)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兴趣盎然。

(2)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朗诵家”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3、 图画激趣

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美丽的图画往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展示优美图画。尤其是好的课件可以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指导阅读方法

1、图文结合法

低年级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山羊收菜后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读思结合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时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读说结合法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三、启发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量,促使他们多读多想,熟读精思,逐步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注意怎样向学生提问,还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级的文章浅显易懂,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说一说写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句子。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易错处求疑,教会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只要提出问题,就表扬、鼓励。经过指导、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展开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学生可以借助于想象,把课文内容从头脑中再现出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教《乌鸦喝水》一课时,学习伙伴提出了一个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对此,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大家跃跃欲试,想出的办法五花八门,有的说,乌鸦可以衔来一根空心的草,插在瓶子里当吸管,就能喝到水了;有的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放倒,水就会流到瓶口,也能喝到水……一个个巧妙的办法在学生中自然产生了。

3、大胆创新

情节是课文的骨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情节的假设和延伸来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让学生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上《司马光》一课时,设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救出掉在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一个学生说,爬到假山上把一根树枝伸到水缸里,小朋友就得救了,水缸也不用砸烂了;一个学生说,大家齐动手把水缸推倒了小朋友就可以得救了。从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中,闪现出可喜的求异思维火花。

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课外可增加阅读量,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一年级教过拼音之后,我利用拼音教学生诵读古诗,一星期学一首,每上语文课都抽出几分钟指导他们朗读和背诵。教学课文以后,我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还动员学生订阅少年儿童报刊,利用早自习十分钟开展阅读,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阅读质量,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了“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的课内外良性互动氛围。

总之,阅读是一个积极、复杂、活跃、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培养情趣感,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才能达到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辽宁教育[J]

小学语文教学[J]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

上一篇: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的中职学生教育研究 下一篇:怎么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