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01 12:40:39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的“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用有效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教材 有效教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68-01

素质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欣喜之余,很多数学教师又陷入了深深的担忧:数学课时少了,教材的难度没有降低,相反,就习题而言,更加贴近中考的难度,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下对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1 抓教材处理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教的主动。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就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2 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在正整数指数范围内),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会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较好。

3 抓学习节奏

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更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 抓问题暴露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采用提问和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遗留问题也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 抓变式演练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断地经历感知、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过程,所以知识平台搭建后的数学活动不能过多、过久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如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变式训练:

例题: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16的正的平方根是_______。16的负的平方根是________。

变式2:的正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3:已知a的平方根是,则a=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个变式训练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更加灵活,同时也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6 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仅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7 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可设计变式训练,变式题的设计应主要依据教材的例题与习题,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

8 抓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会产生两个飞跃——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减少学习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知识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之目的。(3)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

参考文献

[1] 袁保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7.

[2] 李士奇,李俊.数学教育个案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3.

上一篇:发挥学科优势 培养创新能力 下一篇:小议英语虚拟语气的动词分类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