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之我见

时间:2022-09-01 11:20:40

教学反思之我见

学科教学是专业教师的基本工作。教师职责要求教师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在当今日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下,高中教师必须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的考纲要求,组织实施好具体的教学过程,把握落实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要做到这一点,不仅看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教得是否认真,更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新课改突出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如果教学中学生学得很辛苦,但其素质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提高,则无疑是低效教学或劣质教学。人们历来倡导优质教学,推崇名师教学,这对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不仅要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而且考虑教学各环节对学生以及教师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努力实现优质教学,除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身于新课改实践外,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由感性到理性,全面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一切可利用教学资源,在教中学,在学中改,在改中充实与提高,去追求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满睿智,精益求精的教学境界,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这样才能当好教师,适应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不辱教师的光荣使命,真正体现并超越教师的人生价值。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运用教学反思?下面本人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外延

学者张建伟认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实践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

学者武川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由上述名家的精辟论段可以看出,教学反思的对象是教师,内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方法是研究和分析,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学品位。这就是教学反思的内涵。其实,教学反思即是由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心得”演绎而来的,只不过是更测重于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更强调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可持续发挥,更着重于批判性地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教学艺术的完善。因此,它属于教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教学研究。我们把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认真地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加以积累,使闪光处发扬光大,阴影点销声匿迹。我们由教学智慧火花的迸发而得到鼓舞,由教学不足或失误的惋惜而得到鞭策,不断地去追求完美的教学境界,领略教师职业的价值与魅力,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便是教学反思的外延。

许多教有名就的教师,一般地都有写教学札记或教学后记、教学散记的好习惯,都喜爱钻研业务,都是教学上的有心人。我深刻体会到,写与不写教学心得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较大的差别。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既然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经历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是对切身教学过程及环节中得与失的心得体会,那么通过教学反思,便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灵感,挖掘课程、教材与教法的元功能及其新作用,构建和谐生动的师生互动机制,开辟高效优化的教学捷径。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适时的重温教学反思,结合新情境对教学反思“再反思”等自我调控方式,必将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技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许多学者对教学反思的功能和作用都给予高度评价。例如,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有心人。这里所言的“不断创新”和“有心人”,不可忽缺的便是进行教学反思。所以,教学反思已被普遍地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是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一种自我认识与鉴赏,是教师增强教学素养的一种基本途径,是教师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乃至超越自我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加速成熟的催化剂。因此,它是教师自修的必做工作。

教学反思是科研型教师的基本行为之一,也是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之一。它绝不只是教学业务部门提出的口号,也不只是教学业务主管部门所作的新要求,而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客观需要,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对教师的迫切需要,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客观要求。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素材

广义而言,凡是教学方面的行为和结果,即产生教学影响的方面,都是教学反思的素材。从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来看,它分为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的两大类,均涉及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的各个相关部分及其连接。这两大类都包括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要素。从载体与传承对象来看,它又可分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与机制、学习效果等。

狭义而言,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是教学反思的基本素材。它包括:(1)备课(把握学科课程标准,了解学业水平测试及高考的考纲,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教辅活动等);(2)上课(展开预设的教学模式、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现教学艺术与技巧,生成教学效果等);(3)课后安排(布置巩固与提高性的课外作业,包括课后习作、实践活动等)。

现在中学教学杂志上发表的各种教学案例的研究等论文,大多是以广义的教学反思素材加工而成,更多取材于狭义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做好狭义素材的教学反思是基础,有助于直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做好广义素材的教学反思是拔高,不仅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而且同时将更加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反思的特征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进行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性的,专业的。它不同于一般方面的认识,其主要特征有:

1.它以研究教学行为的得失成败为基本内容,特别提炼出教学上的闪光点和独到之处,着重深挖教学上的缺点或值得改进之处。它不是生活的流水帐,不能是泛泛而谈,也不要求面面俱到。

2.它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是从理性上分析探究,而不只是从感性上简单认识。它反映的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体现出教师自我的批判性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它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为目标,通过教学反思,一方面,进一步扬长避短,改进方法,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过程努力;另一方面,挖掘新问题,探索实践解决的新途径,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教学效果。

4.它以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教学反思是主观过程,其结论还需通过实践再检验。因此它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教学反思的再反思,将会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得越来越深刻的体验,逐渐地由经验型教师转化成学者型教师。

五、教学反思的生成方式

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是教学反思的源泉,教学过程中的特殊事件和特别事件是教学反思的切入口。教学反思通常采用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体来表达。它也属于随笔或散记。教师即反思者,也是作者。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些情节,捕捉有价值之处(值得再认识,再探究,再改进,再创新的地方),用心地展开。一般地一事一议,小题目,短篇幅,有意义,便于收集、整理和应用,并不要求像学生写作文那样。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教后感,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的剖析或是教学活动中偶发事件的联想等。

写教学反思一般地应做到:

1. 教学诸多的教学反思素材(广义的),按照优质课的标准对照自己,潜心找出有价值的素材,作为教学反思的生长点,落于笔端。

2. 从发展教学的角度整理题材。教学是一门欣赏的艺术,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之举。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难以完美,其中的不足与失误往往不可避免。抓住教学反思的生长点,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整理反馈有关教学信息,挖掘并进行深层次的加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的高度,发掘教学细节中的闪光点和阴暗处。宁心静思,独到之处有什么收获?可以发扬光大到哪些地方?不足与失误的原因何在?主要症结在哪里?应当怎样弥补?今后怎样避免这样的不足或失误?用简练的文字刻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积攒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不断发展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日臻完美。

六、写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真实性所写事件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可主观修饰。所谈的感悟应当是发自内心的,不可以巧言令色。要有真情实感,决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敷衍于形式。

2.深刻性所谈认识不论是专业性知识还是教学法原理,要有理论深度。教学反思是一种理性思考,不能是一种简单的感性描述。我们要不断钻研教学理论,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3.时效性对于值得反思的应挤出时间及时写下来,以免淡忘而打折扣。譬如,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或迸发出“智慧火花”,它是不由自主的、稍纵即逝的。若课后捕捉不及时,往往事过境迁,不能有效的进行,将令人遗憾。

4.延续性按照认识论的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逐步掌握真理,获得理性的真知酌见。对于已作的教学反思,有必要再实践和再认识。如带平行班或循环教学,这种对教学反思的再反思将可能是我们教师提高的极大增长点。因此,我们写教学反思应当成为一种职业习惯,而且贵在坚持。

5.借鉴性对于课改新课,我们的教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借鉴以往自己进行过的同类型的教学反思;二是借鉴他人已有的这方面的教学反思,也可以是先观摩他人的教学得到反思。

6.应用性将自己成熟的教学反思分类成册,运用于教学,适时与同行交流,对于其中有独到见解的撰写成,收获教学反思的成果,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让我们都来关注教学反思,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学实践和教学创新的美妙的变奏曲,并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让我们一道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都来向学者型教师跨跃。

上一篇:浅析提高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思路 下一篇:突破受力分析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