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腾冲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时间:2022-09-01 10:23:21

浅谈腾冲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抗战文化资源,既包括已保存下来的抗战遗址、文物、景观、图片、文字档案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资源,如抗战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

关键词:抗战文化,文物,档案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32-02

腾冲是一个集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边地文化及外来文化为特征的融合体,20世纪40年代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至次,抗战文化成为腾冲文化之一,70年来它与其它文化交相辉映,是打造腾冲文化品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目前抗战文化宣传较热的情况下审视和研究腾冲抗战文化,如何进一步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提升腾冲文化的软实力,让抗战文化更好的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抗战文化 资源 现状 保护 研究 开发

一、充分认识腾冲抗战的特点及准确掌握腾冲抗战文化资源的现状

腾冲抗战是滇西抗战及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最高海拔的战斗(高黎贡山海拔4000多米),被称为云天上的战争;腾冲抗战是在高山、峡谷、平坝中的立体战斗;腾冲抗战是军队与当地多种民族参加的战斗;腾冲是全国抗战中收复的第一座城市;腾冲抗战中涌现出了众多的抗战名人和可歌可泣的事迹;腾冲抗战是抗战战争中全歼日军的战斗。可以说腾冲是记录战争、收藏战争的城市,这些诸多因素开成了独特的亮点和特点。

腾冲抗战涉及每一个角落、村塞、山头,抗战结束后,留下了来凤山、飞凤山和高黎贡山等无数抗战遗址,也有保留下来了腾冲文庙、英国领事馆、江苴古镇、界头预备二师驻地、抗日县政府旧址等数不胜数的抗战遗迹。还有国殇墓园、198师纪念塔、黑泥塘墓、战士等抗战纪念建筑。这些都是最富价值、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资源,它是抗战文化的主要载体,它们具保护、研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目前除国殇墓园、198师纪念塔、英国领事馆等得到相应保护修缮外,其它的都得不到好的修复和保护,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设立保护范围和保护标识,渐渐的消失。为能更好的保护这些抗战遗址、遗迹,需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和准确掌握现状,进行细致统计,对值得保护的遗址、遗迹及时抢救,进行相应的保护修复。另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没有更好的统计和整理。及时修复保护这些抗战遗址,加大对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的整理,增强保护的紧迫性和针对性,客观分析抗战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增强开发的前瞻性和创造性,这必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二、认识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抗战是腾冲发展中的一段历史,抗战文化是腾冲众多文化中独有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对滇西抗战、中国抗战胜利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奠定了腾冲文化一种新的格局,对腾冲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合理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是贯彻落实党的六中全会的具体行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是传承中华文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需要。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只有不断去发现、抢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才能延续文脉,传承历史,融入现代,使城市发展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开发的过程,实际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过程。

(二)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是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抗战文化所折射出的坚强不屈、团结战斗、爱国奉献的高尚品质和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与高度浓缩,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通过总结、提炼、升华,将抗战精神更好地融入到腾冲发展精神之中,继承发扬先辈爱国爱乡,团结御侮,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激励新一代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努力奋斗。

(三)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是促进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需要。抗日战争时期,盟军,特别是美军,他们为了人类的和平,漂洋过海,来到滇西,来到腾冲,甚至把生命留在腾冲。今天,这些老兵的后裔仍不断到腾冲,用不同的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延续着两国人民的友谊。今天腾冲成为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驼峰机场的开通,腾密公路的修通,即将修通的保腾高速公路,对腾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要发展腾冲,需要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提高腾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腾冲抗战文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之一。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就是要通过全力打造抗战文化品牌、对外开放品牌,提高在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用好“抗战文化”这张名片,加大对外宣传,向世界展示腾冲厚重的文化底蕴、靓丽的城市形象、独特的区位优势、鲜明的城市精神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眼光关注腾冲,更多的资源涌进腾冲,使腾冲不断与世界接轨,从而走向世界。

三、不断挖掘抗战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

丰富而独特的腾冲抗战文化资源决定了其巨大的开发价值。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的价值值得挖掘利用。

(一)学习教育的价值。抗战文化蕴含着的民族忧患意识、团结精神、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都是通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精彩故事和典型人物体现出来的。抗战期间产生的一大批思想性强、艺术质量高的文艺作品,以及留下的大量遗址、遗迹,还有众多的文字资料、图片、影像资料、照片等,这些都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而长久的爱国主义与历史教材,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及三生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统一战线的价值。“七.七事变”爆发后,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形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抗日统一战线。抗战结束后,一部分军人居住台湾,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对今天进行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促进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建设和两岸关系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经济发展的价值。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也是腾冲着力培育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云南省重点旅游目的地,腾冲除了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外,抗战文化遗迹具有性质特殊、数量多、文物价值高、相对集中、可与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连片开发等特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抗战文化遗迹正是腾冲可以大力开发的一项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可以通过规划整合、修葺开发、包装宣传、恢复参与等多种途径,使这些遗址被人们熟知,吸引更多的游客去参观游览,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抗战文化也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四、积极探索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

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是适应时代要求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县还没有成熟的抗战文化产品投入市场,应结合抗战文化所具有基本特性和内在价值,重点抓好“六大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系列教育。充分发挥腾冲抗战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群众认同等特点,通过普及抗战文化知识、发掘抗战文化内涵、打造抗战文化景点、在全县营造一种学习了解抗战文化的浓厚氛围,甚至可以在学校专设地方史教育课程,让腾冲人从小就了解腾冲抗战这段历史,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抗战文化遗址,建设教育基地,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团结、爱国、奉献的精神。

(二)深化系列研究。目前腾冲从事抗战文化研究的人很少,从事的大部分已年事已高,年轻一代没有几人在做,即使研究也不形成系列,没有权威研究成果,造成事件、人物、数据、地点等多种说法,这对我们宣传抗战文化,打造抗战品牌很不利,所以相关部门要牵头组织研究团体,培养人才,着实把抗战文化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对调查结果中有价值应有相应的方案,提供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修复、保护。

(三)实施系列项目。在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项目意识,可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性的抗战历史博物馆、打造专题景观公园,或是保护修复抗战各类遗迹等保护工程,都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招商引资,做到优质高效。

(四)策划系列宣传。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腾冲在国内有地位、在国际有影响。因此,对外宣传非常重要。以抗战文化为主题,以报纸、电视、网络为载体,通过制作外宣片、外宣品、旅游纪念品等形式,全面展示腾冲的城市形象、人文风貌;让世界各国的客人看得到他们想看的历史文物,直观感受这座英雄城市的厚重历史。

(五)推出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文化与商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抗战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一是开展抗战遗址主题游览活动,每年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二是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抗战这个历史事实,是两岸同胞都认同的,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研讨交流、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作为纽带,可以增进了解,加强友谊,促进大陆与台湾文化的发展;三是举办国际性的大型纪念活动。通过邀请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二战老兵及老兵后裔参加纪念活动,扩大腾冲的社会影响。

总之,拥有“极边第一城”和“小上海”等美誉的腾冲,因为抗战文化而增加一份亮点,因为抗战文化而更显精神。研究抗战文化、保护、发掘、开发抗战文化资源,让抗战文化为腾冲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腾冲文史资料》第一辑

《腾冲文物》腾冲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 2011年10月 云南民族出版社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会论文集》 2008年8月 科学出版社

《腾越文化研究》第二辑 中国文联出版社

《血色记忆》腾冲抗战见证录 中国文联出版社

《多维视觉下的保山文化产业研究》 2008年10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龙济存,1972年8月出生,女,汉族,云南省腾冲县人, 2005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现供职单位腾冲县文庙管理所,文博馆员,腾冲滇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1998年至今,着重学习研究滇印缅战争,曾有相关文章在台湾、美国及国内报刊、杂志发表。

上一篇:美美与共:大众文化视角下的美图软件 下一篇:吉林市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