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当“三思”而后行

时间:2022-09-01 09:36:16

写字教学当“三思”而后行

【关键词】写字教学;练习;穿插和避让;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0-0061-02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的常规性教学工作之一。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不可否认写字教学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软肋。下文,笔者将结合一些案例,“三思”一下小语写字教学。

思考一:教师讲与学生写的关系:“讲”代替不了“写”,字要靠“写”来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写字教学似乎成了小学各学段语文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多了许多对汉字文化追本溯源式的探究,多了许多对汉字书写要领的指导。当然,这样做本无可非议,但如果“过”了,则会使写字指导成为“纸上谈兵”。如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重点指导了“妻”“染”的识写。教师又是出示字源字理资料,又是简笔画画出“妻”字的字形变化,“妻”字指导花费7分钟,“染”字指导花费4分钟,共花费11分钟。作为高年级课,花了11分钟指导两个字,但学生真正动笔时间却不到2分钟。众所周知,写字是一种技能,不是一门口头上的学问。既然是技能,就要花费时间让学生练习,要知道学生的一手好字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还有的教师一看教学时间不够了,就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写字,这样寄希望于课外,久而久之,学生就将“练字”变成了“抄字”,渐渐倾向于应付了事,写字质量便无从谈起。而且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会写字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应付考试也没有问题,至于学生写字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执笔(握姿、写姿)、坐姿、笔画笔顺等,这些新课标在各个学段都要求关注的“写字良好习惯”却被忽略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式的指导对学生写字素养的提升负面影响很大。

思考二:穿插和避让的关系:穿插和避让相辅相成,需在实践中仔细体察

一直以来,笔者在参加的各级相关研讨活动中发现,“穿插避让”仿佛是写字教学的指导重点,“穿插避让”也是教师在写字指导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热词。如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一下《蚂蚁和蝈蝈》中的“冷”字,“冷”的要领是三点一线字才稳,本课中教师对“冷”字的指导只停留在就字教写字。教师讲解“冷”字右边的“令”撇捺交叉点下面的两点在一条直线上字重心才稳。笔者看来,指导“穿插和避让”,再选上“粮”和“呼”似乎更有针对性,如果再点出其中规律性的因素则效果更佳。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对重点指导的范字要根据学情精心选择,要能以点带面,起到示范作用。

由新课标“教学建议”中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可以看出,从低年级起,关注字的基本结构是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穿插和避让作为一对十分重要的结字技巧,势必要多加训练。但是P键还要灵活使用,勤加练习,不能僵化。且是否需要将“穿插避让”作为每节写字指导课的重点?对于每个年级“穿插避让”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何实现“穿插避让”教学的螺旋上升?如何处理“穿插避让”与其他写字要领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思考三:阶段性和整体性的关系:写字教学须以阶段目标促进整体目标的达成

写字教学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将写字教学看成长期的系统工程。然而,当前有不少语文教师没有弄清楚学生在本课的写字方面已有什么,缺失什么,需要提升什么,仍然是就课论课、就字指导字,确定写字指导的重点比较随意。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二下《识字1》一课时,教师在强调了“扫墓”一词中“墓”字里的“莫”表音,下面“土”字底表义后,指导学生书写“墓”时问学生: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记住这个字,写好这个字呢?随后教师出示了自己编写的一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太阳公公(指“日”)戴草(指“艹”)帽,“土”在“大”下躲猫猫。然后就面面俱到,依次强调如何写好“艹、日、大、土这四部分。暂且撇开儿歌是否违反这个字的字源字理不谈,我们先看看这样指导写字是否合适?学生在写“墓”字时,已有什么?缺失什么?需要提升什么?

其实,在苏教版二上《识字4》中,“莫”字已经作为一类字出现过,已经重点指导学生识过、写过。因此指导写“墓”时,可以先带着学生复习如何写好“莫”字,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莫”的变化:撇捺要舒展,张口要大些,好包住下面的“土”。这就将“墓”字分为“莫、土”两部分指导,这样不仅更符合该字的字源字理,便于学生记忆和书写,还能为后面识好、写好同一类字(幕慕暮募和莫摸漠模寞膜蟆)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助于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发展,因为前面总结出的写字要领同样适用于这几个字。

中小学语文课程历来重视写字教学,写字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写字本身。它所承载的价值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它更是培养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甚至有专家将它上升到“战略高度”,乍听觉得危言耸听,细细想来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更凝聚着民族精神。学生写字的过程就是体验和展现中国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过程。而写字教学能将文化心理的种子根植于儿童的心田,使儿童成为汉字文化的传承者和学用者,同时汉字内蕴的独特品质可以滋养儿童的生命。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写字教学重大、深远的意义,明确各学段写字教学的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实现写字教学的理性回归,修正、完善写字教学的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上一篇: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下一篇:教坛茉莉静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