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9-01 09:11:09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摘 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怎样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收获呢?教师要在理解新课程理念下,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型作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97-01

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何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呢?那就需要重视新课程理念,优化实验教学。下面是我的教学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学习。

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学过程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以我们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具体情况,大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果。像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实验条件难、会造成污染、会产生危险性的实验做成动画和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就避免了由于以上因素不能实验而导致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并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的局面。例如,高一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部分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中,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这个反应条件在实验室要达到非常困难,且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不仅有毒,在空气中还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也是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开展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一个模拟闪电场景的动画,这样就克服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不能进行的情况。且这两个反应都是对环境有较大污染、毒性较大、危害系数高的实验。即使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学生也不便于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又具一定的危险性。我们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不仅避免了危险的发生,还能使学生形象安全地感知实验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现阶段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现在的教科书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校的不同条件,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也可由教师演示。为了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我们要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将大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师生合作实验,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比如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我让学生分组实验,要他们记录下各自的操作过程,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然后由学生讨论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在操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结果,最后总结操作注意事项,以及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误差分析,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转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布置探究型作业。

在课堂上,我们一般只能完成少数的实验,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我认为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习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关系,还能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另外通过习题还能及时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问题。在选择题目时,要立足书本,注重探究。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结论。

四、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教材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指导作用,我们要善于钻研教材,善于灵活使用教材,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便是灵活处理教材的一种表现。为了更好地达到有效课堂,我们可以根据所讲内容调整教材编排顺序。比如在讲二氧化硫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人类和动物的危害,引出二氧化硫,接着介绍它的物理性质,然后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的实验,再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因为教材在介绍浓硫酸的氧化性时,又有验证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这样就显得重复,再有如不把它提前,就要制两次气体,这不利于有关绿色化学的观念,因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还存在着安全问题。这样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实验连贯,综合。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4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3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方式 下一篇:高中英语交互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