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减负提质的思考

时间:2022-09-01 07:58:12

对语文减负提质的思考

为了挣脱低效、紧张、痛苦的桎梏,追求高效、轻松、愉快的教学状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多次指出了“减负提质”的口号。但是,现在的学生还是背着沉重的书包,做着繁琐的作业,背负的压力还是那么大。我们教师该引起重视了,怎么办呢?看来要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放在首位,以“提质”为前提,轻松才是有意义的,“减负”才是有价值的。因此,“减负提质”必须在提高作为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下面是我对语文减负提质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有发展;有了兴趣,才可能爱学习;有了兴趣,才可能有成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为未来成就铺就一片沃土。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学得快,记得牢,学生感到负担轻,压力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肯定和赞扬他们在学习上好的地方或取得的进步。肯定和赞扬会让学生愉悦,给学生力量,是美好的记忆。肯定学生学习的成绩,哪怕是一点点。学生会在老师的赞扬中培养起学习兴趣。如:有一位学生聪明能干,接受能力强,但做事马虎,成绩不够好,对学习也没有培养起足够的兴趣。有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智力好,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做事效率高。如果你勤奋好学,努力读书,你就会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长大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他听这话之后,面带微笑。这位学生被激发了学习兴趣,后来成绩直线上升。可见赞扬在兴趣的培养中有着很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们记忆的东西多两倍。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对于家长来说,要更多地与子女沟通,注重子女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培养,增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克服困难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意味放松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自流,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学校、家庭、社会仍要加以纠正,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教给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起来兴趣浓,干劲大。在这种情况下,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减少学习时间。比如学习生字,学生不但要会读,还要会写。会写字就要会记字,同一个字,学生记的方法会不同。有的字可以用顺口溜来记,永远都不会忘记。如“金”字,可说成顺口溜:“有个人,他姓王,身上放了两颗糖。”“甜”字,学生容易把左右两部件颠倒,老师用顺口溜提醒:“要问甘蔗甜不甜,先用舌头舔一舔。”还有形近字的区别。如“免”和“兔”,可以编顺口溜:“小白兔,短尾巴,上面沾个屎疙瘩。”“兔子尾巴没一点,就要记得它是免。”学习生字和区别形近字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编顺口溜。顺口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押韵顺口,易学易记,是辅助学习的有效良方。这样,学生学得快,记得快,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每学一篇课文,都有词语的听写和理解。学生究竟过关没有,方法就是检查,教师念,学生写,然后老师评改。为了减少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课堂上先由同桌互相听写,然后老师念,学生写,写完之后,同桌交换改,有错重新写,这样合作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明显得到提高。词语的理解,也有方法。如“竭尽全力”,先理解词中字的意思,“竭尽”用尽,“全”全部,“力”力量,词的意思合起来是“用尽全部力量”。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不用死记硬背了。

还有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意思以及写作都有一定的方法。有了方法,减负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三、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不断学习,改进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强化效率意识,努力优化教学目标,精心删选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科学开发教材等教学资源,加强语文实践,关注学生思维训练与发展,重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指导,追求“简约、务本、求实、灵动、科学”的语文课堂。简约,即目标简明扼要,过程简洁清晰,方法简单有效,结果丰富厚实;务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语文本体地位,用好用足文本资源,适度、合理开放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多途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求实,即教学过程真实,教学方法朴实,教学效果扎实;灵动,即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及课堂生成,机智灵活的组织、调控教学,方法适切而鲜活,语文实践丰富而扎实,学生学习兴趣浓,享受学习过程;科学,即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设计、组织教学,指导学习,关注学生能力、思维等素养发展,评价科学、公正且富激励性,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通过强化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加强研讨,提升备课的质量。

减负不是简单让学生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减负增效,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这就要教师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备课时,要巧设导入新课的语言,创设美妙的情景,恰当地引入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增长新的知识,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较好的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尽量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快乐。

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进行欣赏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对学习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在全班进行展示,以相互交流,共享学习成果并锻炼自身能力,使教学活动形成一种全力。学完一篇课文,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课文中的知识,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懂,学好。充分利用好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尽量放在课堂上消化。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外作业,尽量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课堂教学技术的高效性必然可使教学活动在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里,花费相对较少的教学精力,而实现相对较高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用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好的成绩。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会减轻。

上一篇:欧诗漫:而立之年的新生活 下一篇:商贸物流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