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01 07:44:0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摘要: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升盈利能力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借助SPSS软件使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评价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子分析;比较研究

Abstract:The profit abil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commercial bank’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promotion of profit ability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 ability. The author conducts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profit ability with the aid of the SPSS software and factor analytic method, appraises objectively the disparity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profit ability and draws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profit ability,factor analytic method,comparis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57-04

一、引言

英国《银行家》杂志的2007年度报告显示,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中国商业银行在诸多反映盈利能力①的指标排名中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这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大银行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在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形势下,面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如何提高盈利水平将是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挑战。

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孙文合(2005)利用杜邦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师萍(2000)利用沃尔比重法对我国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主要以事后评价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可能会使公司过分地重视短期财务结果,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忽视追求长期战略目标。方芳(2005)利用网络分析法评价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从制度和组织结构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但是如果仅仅用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也存在较严重的缺陷,无法量化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差距。

鉴于此,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借助SPSS软件使用因子分析法客观地评价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差距。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元统计方法,主要目的是浓缩数据,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来探求被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该数据结构。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不仅消除了不同量纲对分析的影响,使指标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而且可以观察哪些方面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哪些方面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第二,消除了指标之间信息重叠对盈利能力综合评价的不良影响,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靠。因子分析法所得出的公共因子之间两两互不相关,消除了原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叠现象。第三,在计算综合得分的时候,以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加权平均,避免了确定权数的随意性,较好体现了盈利能力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第四,既注重短期财务指标,又注重追求长期战略目标。

二、因子分析的过程②

本文选取我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它们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本文选取的国外商业银行是英国《银行家》杂志推出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前十名的商业银行以及有代表性的国外著名商业银行。包括:汇丰银行,美洲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日本三菱银行,西班牙国家银行,巴黎银行,渣打银行。指标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12个指标,分别是:X1=人均利润,X2=资产总额,X3=资产收益率,X4=所有者权益,X5=资本收益率,X6=净利润总额,X7=净利息收入,X8=净利息收入占比,X9=职工人数,X10=营业净利率,X11=资产周转率,X12=净利息收益率。以上指标均利用2006年数据,其中国内银行数据来自《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国际银行数据来自英国《银行家》杂志。

(一)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若原始指标的量纲或经济意义不同,将原始指标直接求得综合得分,将很难给予一个合理的经济解释;若原始指标变量数量级差较大,则变量值大的综合指标的影响也大。因此,在运用因子分析法时,通常需要对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采取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式中, ;

Yi 为指标标准化值;Xi 为指标初始值;为指标初始平均值;S为指标初始标准值;n为样本数。经过这样标准化变换并不改变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二)求R的特征根极其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发现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净利润与净利息收入之间,资产收益率与资产周转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表明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信息重叠,但又只是部分信息重叠,如果直接用于分析,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共线性问题,从而说明进行因子分析的必要性。

以主成份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标准来选取公共因子。一般而言,主成份累积贡献率达到80%以上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和解释问题,因此选取累积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那些主成份作为公共因子。

表1给出的是根据特征值大于1准则抽取出的各个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分成三块,分别是初始解、抽取主成份解释的方差和旋转后主成分解释的方差。第一块区域为初始特征值:第一列“Total”表示每个主成份的特征值或其所解释的原始变量变异量;第二列表示各主成份所解释变量总方差的百分比;第三列表示前n个主成份解释总方差的累积百分比。第二块区域为抽出解,各公因子方差贡献可以用因素负荷平方和表示。一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份,所以该表中,前3个主成份被抽取作为公因子。第三块区域为旋转后的抽出解,分析中可以看到每个因子的特征值、说明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即累计贡献率)。旋转后各个公因子总的方差贡献并没有改变。

由上表可知,表中列出的所有主成份,他们按照特征根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可见第一个主成份的特征根为6.443,解释了总变异的53.694%;第二个主成份的特征根为1.895,解释了总变异的15.793%;第三个主成份的特征根为1.365,解释了总变异的11.378%。3个因子解释了观测变量总变异的80.864%,可以接受。因此可以用这3个公因子代替原来的12个变量。

(三)对因子载荷阵实行最大正交旋转

采用主成份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如果因子载荷量较为平均,这就需要进行因子旋转。通过因子旋转,重新分配各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比例,使因子结构更简单,更易于解释。但经过旋转后,仍有可能存在一个因子的所有因子负载均较高的情形,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它是由于所研究的问题的共性所决定的,并不单一地取决于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此外,对于某些负载较小、难以解释或者实际意义不合理的因子,如果其解释的方差较小,则通常予以舍弃。

因子旋转的方法有很多,如正交旋转、斜交旋转等,本文采用方差最大化(VARIMAX)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使每个指标在少数因子上有较大负载,并且每个因子上各指标的负载系数向0-1两极转化。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所示:

通过正交旋转,由表2可以看出,人均利润、资产总额、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净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占比、职工人数在第一公因子上都有较大的载荷,这说明公因子一主要包含了人均利润、资产总额、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净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占比、职工人数等反映银行规模的信息,因此可定义为银行的规模盈利能力因子。资本收益率、资产周转率在第二公因子上有很大的载荷,这说明公因子二主要包含了资本收益率、资产周转率等反映银行资本、资产等的信息,因此可定义为银行的资本资产盈利能力因子。第三公因子对净利息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反映银行的盈利趋势,因此可定义为银行的潜在竞争能力。

(四)计算因子得分

为了考察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spss软件输出的系数矩阵如下表:

由系数矩阵将三个公因子表示为12个指标的线性形式。因子得分的函数为:

F1=0.089zx1+0.127zx2+0.116zx3+0.161zx4-0.072z

x5+0.145zx6+0.174zx7-0.110zx8+0.135zx9+0.036zx10-

0.045zx11+0.149zx12 公式(1)

F2=0.228zx1-0.164zx2+0.274zx3-0.111zx4+0.526z

x5+0.042zx6-0.118zx7-0.063zx8-0.234zx9+0.042zx10+

0.196zx11+0.173zx12 公式(2)

F3=0.161zx1+0.138zx2-0.117zx3-0.004zx4+0.104zx

5+0.036zx6-0.098zx7-0.108zx8-0.097zx9-0.437zx10+0.464zx11-0.380zx12 公式(3)

根据三个公式,SPSS软件已经计算出三个因子的得分,三个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但单独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应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统计量,公式为:

F=0.53694F1+ 0.15793F2+0.11378F3公式(4)

根据公式(4)计算的具体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4。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根据综合得分及排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反映银行规模盈利能力的得分因子可知,美洲银行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汇丰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得分也较高,其中工商银行的得分最高,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得分较低,普遍低于国外主要商业银行。这反映了国外主要商业银行和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比较大,资本总额和资产总额远远高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且这些银行的职工人数远远多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国外主要商业银行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创造更多的净利润和净利息收入是很正常的。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我国股份制银行的资本资产总量比较低,因此创造的净利润、净利息收入也比较少,因此反映银行规模盈利能力的得分因子也比较低。

但是,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均盈利能力很低。从员工人数来看,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股份制银行,也超过了十家国际大银行的总和,但是人均创造的利润却很少,远远落后于其他银行。

第二,从反映银行资本资产盈利能力的得分因子可知,国外主要商业银行的差距比较大。渣打银行的得分最高,西班牙国家银行的得分因子也很高,而三菱银行的得分因子最低。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得分因子比较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得分能力比较高,其中兴业银行的最高,普遍高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这说明了国外一些著名商业银行和我国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与资产收益率较高,资本资产的盈利能力比较高;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资产总量虽然很高,但其资本资产质量低下,盈利能力比较低,没有竞争优势。

第三,从反映银行潜在能力的得分因子可知,除了我国个别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国外主要商业银行的得分远远高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反映了与一些国外著名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与营业净利率较低,其单位营业收入创造的盈利能力低下,潜在竞争能力比较弱,没有优势。

第四,从综合排名看,美洲银行与汇丰银行排在前两名,除了三菱银行外,本文所列国外商业银行的综合排名都高于我国商业银行;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排名普遍高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这说明了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远远高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规模盈利能力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而综合盈利能力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民生与兴业银行排名靠前,华夏银行与深发展的排名最后,这说明了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民生与兴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强,华夏银行与深发展盈利能力比较弱。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着很大的差距,既有规模方面的差距,又有潜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看到中外商业银行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盈利能力的绝对水平上,还体现在盈利的趋势等方面。在我国金融业已经全面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的大量进入和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之时,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增强盈利能力。

注:

①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的一种经营知识或特殊技能,这种知识或技能积累的结果,反映为商业银行对亏损提供吸纳的功能和从事相关业务时抵御风险、获取收益的技能。

②本文分析所用的软件版本为: SPSS 11.5 for Windows。

参考文献:

[1]The Banker:www.省略.

[2]孙文合.基于“三性”、杜邦模型和骆驼体系的业绩评价――来自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7).

[3]师萍,曾艳玲.一种简便实用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沃尔比重法的应用与改进[J]. 中国软科学,2000,(2).

[4]方芳.构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的理论框架[J].上海金融,2005,(7).

[5]吴明隆.SPSS应用统计事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6]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7年.

[7]陈柳,陈志.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指标设置初探[J].金融研究,2002,(4).

[8]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9]姚勇,董利.中国商业银行盈利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2).

上一篇:经济资本管理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 下一篇:对国外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