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真的年轻化了吗

时间:2022-09-01 06:17:38

从前些年不幸去世的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于娟,到如今流行乐坛的青年才俊姚贝娜英年早逝,在众人唏嘘和叹息的同时,“乳腺癌发病趋势年轻化”的论断甚嚣尘上。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中国每年女性乳腺癌发病16.9万,是女性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死亡人数约为4.5万,是女性第六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在过去20年,全球乳腺癌绝对数量上升了1.4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30%~40%。由于中国原来的发病率非常低,上升幅度尤其显著。以上海为例,自1973年以来,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2.9%的速度持续增长,高于同期美国白人和亚裔人群。

发病趋势 “老龄化”

在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轻。来自上海和北京的数据显示了乳腺癌的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5~55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74岁之间。2008年,中国16.6%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5岁(美国为42.6岁),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27.0%。因此,乳腺癌的发病趋势并非“年轻化”,而是“老龄化”。

“丁克”成高危人群

尽管乳腺癌的发病没有年轻化的趋势,但临床上的中青年女性患者还是有着一定的比例。独身女性,或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或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0岁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婚育的女性。

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这要说回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仅有部分与高收入国家一致。与西方相同的部分包括:生殖和激素因素,例如月经年限长(初潮较早或绝经推迟),从未生育,初产年龄推迟,母乳喂养受限。在增加乳腺癌风险的因素中,生育率下降间接影响了乳腺癌风险,例如缩短了母乳喂养的时间。

对于这批特殊的女性,建议35周岁以后,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可以在乳腺癌患者还未察觉有任何“蛛丝马迹”之时,就能准确地检测到病灶。许多患者就是凭借这一早期筛查利器,第一时间发现了很小的、手触摸不到的乳腺癌,为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小叶增生不是乳腺癌先兆

女性迈入30岁以后,多半会有小叶增生的情况。为此,许多年轻女性“茶不思,饭不想”,担心小叶增生会癌变,最终变成乳腺癌。

其实,乳腺的小叶增生应该说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乳腺生理性的变化。我们知道绝经期以前的乳腺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调控,所以乳腺会有周期性的胀痛,有些不舒服。雌激素会使乳腺的腺体、腺管增生,而孕激素会促使它退出复旧,所以乳腺每个月受雌激素、孕激素调控会有个增生和复旧的过程。但内分泌还可以受身体的某些情况,如疲劳、心理状态、工作劳累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所以可能在上个周期乳腺复旧还没有完全完成的时候,下个周期增生又开始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刺激因素使得乳腺细胞不定期不规则地增生。

小叶增生的情况在当代年轻女性中颇为常见,也很容易引起一些女性的恐慌。但小叶增生癌变概率极小,也不需要特意治疗,因为它本身是一个生理性过程。

(作者每周三上午有专家门诊,每周一上午有特需门诊)

上一篇: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午餐午睡环节应对策略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