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时间:2022-09-01 05:38:10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摘 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对完善城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而解决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解析城镇和农村面临的文化建设问题,对完善城镇文化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下乡;文化传播;文化建设;农村城镇化

一、“文化下乡”现象与影响

1.“文化下乡”及存在的问题

“文化下乡”活动是一种自上而下推行的一个组织项目,推行者为中央政府,执行者为各级地方政府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推行此项目的目的在于达到“惠民”即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

“文化下乡”活动,内容包括电影电视下乡、戏剧艺术下乡、图书报刊下乡等。各级政府都会组织艺术团、戏剧团在地方农村巡回演出,电影巡回播放、以及在农村设立图书室等。这些做法看起来都是很好的,实施过程中的花费也是很多的,然而收效如何,就不能仅从表面上来看了。就拿剧团下乡演出来说,一般情况下,省政府组织省剧团、到某一个县演出,名曰“送戏剧下乡”。出发的排场都会很大,名号很响。到达目的地后,周围乡镇很多人都会聚集到这个地方观看节目,轰动几天,人群爆满,座无虚席,场周边也会有很多人聚集观看,人们的兴致一般情况下都会很好,互动故障很卖力。当节目表演完后,剧团就出发到另一个地方或回去了。当剧团走后,村民们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茶余饭后,将看到的演出或演出的人员作为一种谈资闲聊。这种“送”的文化并不会在农村得到更持久的存在。

2.“文化下乡”存在问题的相关原因

从前面所述之中可以看到,“文化下乡”活动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城乡差距是事实。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差距很大,这是当今社会诸多问题之中的一个,是无可避免的,人们必须去面对。城乡差距,在医疗、卫生、教育、保障等等诸方面都有表现。在文化方面,“文化下乡”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因为农村文化水平不高,这是由教育资源、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欣赏水平有限。当雅文化与俗文化相撞时,表面上会出现排斥的现象,这是“送”的文化与农民“要”文化之间的冲突。客观的说,农村的文化环境与城市是不同的,当文化从作为“文明中心”的城市扩散到作为“文化边缘”的城市时,它所传达的价值不同于农村原有的价值。农村的原有生活结构不会因为一次两次文艺演出而发生根本上的变化。所谓的文化也不会真正的被人们接受,那些并不适用于农村生活。

再次,农村的本土文化与城市的大众文化有差别。农村有其独特的本土文化形式和文化体系,称之为俗文化也好,民间文化也罢。相较于城市外显的文化形式,它的存在大多是隐性的,并且需要发掘的。农村的思想观念仍较多的保存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成分,较为保守。当一种外来文化侵入时,大多选择排斥。“文化下乡”所送的更多的是带有城市的价值观念,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矛盾就存在了。

3.影响

“文化下乡”活动由政府组织,其影响自然是巨大的。该活动的范围波及全国各个地市,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各地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实际上,各地的文化活动还是比较能够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的。如,河南地区主要以豫剧团下乡演出为主。然而具体到地方以后,这种文化的波及程度就大大降低,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态势。文化下乡带给农村的除了新鲜之外,也是城乡差距的真实体现。人们可以亲眼看见其中的不同所在。文化下乡活动是一种文明普及的方式,它能够将城市中的好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笔者认为,如今农村向城镇移民趋势的加剧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文化下乡并不能在农村将文化持久的传播下去,它是具有暂时性的和间歇性的,没有可以根植文化的机制。

二、农村城镇化与文化建设的对策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进步,如前所述,“文化下乡”和活动对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单纯的文化下乡活动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城镇规划过程中,综合文化站的设备、物资、人员等变动频繁,文化设施和物资被随意挪用;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年龄较大,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没有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居民参加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可供农村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十分有限、形式也很单调,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文化下乡”的作用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当下的文化需求。文化下乡活动在近年来不断出现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状况,然而国家政策还在提倡这种做法。虽然文化下乡的作用不能完全抹灭,但是,以目前的方式发展下去,前途是十分渺茫的。近两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由“文化下乡”到“文化进城”,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这是文化推广的一种新的思路。从目前一些地方的发展效果来看,还是很有前景的。

文化的认同问题是一种身份形象的生产,在原本的“文化下乡”的模式中,文化被标以“城市”的标签,它融入农村群体是十分困难的。只有在农村发掘和发展当地文化体系,塑造出当地的文化形象,才能将文化植根于民众之中,通过这种内生机制,村民能够很好的接纳这一文化体系,并且融入其中,发明再创造。这样,在有意无意间,现代社会的元素就会被融入其中,被人们接受。当一个地方拥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之后,人们的观念自然就可以提升,能够更好的接受外来的文化价值。此外,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需要得到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地方教育部门和文化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渠道,多形式的文化建设机制和文化参与模式。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大志愿者队伍的建设,通过政府建立群众文化场所以及对文化志愿者的奖励机制,成立文化志愿者的服务队伍,整合多种文化资源,拓宽公共服务的渠道,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 邢红梅,谢士法,于彩辉.城市化视域中的农村文化建设[J].河北学刊.2009(7).

[2] 张志坚.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8(35).

[3] 田红兵.浅谈着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J].价值工程.2007(9).

[4] 王丽华.关于城镇化发展中文化建设的探讨[J].神州文化.2013(2).

[5] 孟祥林,郑东莲.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多元化发展思路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上一篇:对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型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凉山农村彝区教师流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