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想

时间:2022-05-16 03:42:44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想

摘 要: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因此通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过程,数学课堂的结构与思想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有学生的学习观都在逐步走向成熟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大胆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本文结合比这多教学经验,谈几点关于初中数学学习的感想,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不同于其它课堂之处在于它的基础性要求高,思想性强,逻辑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性思维的水平要求高。个体差异对学习影响大,课堂中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都处于变化中。表面上的知识点与实际知识应用差距大,更给数学课堂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都停滞不前,反应出来的都是课堂中能听懂,结果一到课外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教育实践表明,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期,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具有初步的阅读教学教材的能力,并能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环境就必须在注重教师讲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中有些数学知识完成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能完成。通过教师的有效调控,适时的培养学生自学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课堂效果,让学生的学习由间接经验获得变成了直接经验的获得,就相当于采取了直观式教学。G・波力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课堂。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开放性

(一)连贯性

课堂是一个多元性的课堂,我们把传统的课型进行分类后发现有很多种,例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等,从上课的方式又可以分为讲授式,实验式,探究式等等,不管你怎么分类都是错误的,在一节课中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其中既有复习又有新授,既是专题又是习题,没有必要把课型分的很清,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注重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我们完全可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学生需要什么知识,只要以这个为中心,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学生是自由的,可以采用多方式的学习,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中心也可以是多方面补充的,教学方式更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放开,让学生、学多元性原则,这在数学课堂中是很容易把握的,数学问题往往是多方法可以解决的,即做到一题多解,但是多元性又不是仅仅指一题多解就能达到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多元解题思路,新知的多元分解思维,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呈现,师生交流的多元化转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多元化。一个多元化的课堂将会把知识演绎的更加活化,把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能更深层次的展现,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有更好的帮助。

(二)开放性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当前教学实践逐步证明了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已经形成研究热潮。

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

三、注重数学课堂的应变性

所谓的应变性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知识的难易,教师的讲解等等因素,造成了教师需要时时观察学生反馈的信息,做到应变有法,预料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数学课堂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知识的“消化”问题,这就是体现知识的时效性方面,如果知识能让学生当堂接受的,那就要求学生能即时消化并会应用,如果知识是还需要加深理解的,那么就要求加强课外训练,给学生的课堂环境就要求是内涵的理解加深。在课堂中实现学生学习质的进步,除了知识的处理技术之外还需要心理机制的技巧,在学习环境中竞争机制的适当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质的飞跃。在课堂软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表明,竞争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开拓更广阔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也得出可操作性强的竞争机制就是多元思维与速度思维的训练。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标前提条件下,教师要把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做到实处。做到实现新思想,必须走软环境的建设,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接收新思维,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与发展性,走创新之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上一篇: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特点及借鉴意义研究 下一篇:“三步曲”破解解析几何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