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亲子分离

时间:2022-09-01 04:28:28

第一次亲子分离

案例提供/上海市妇联亲子学苑上海市市立幼儿园总苑

与上海市市立幼儿园“0~3岁婴幼儿气质与教养”课题组

特邀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李 凌

执笔/上海市市立幼儿园 李文蜀

今天,我们尝试开展了第一次亲子分离体验课程,为宝宝们上幼儿园作准备。

家长们按老师的要求陆续将宝宝们送进了活动室。活动室里的宝宝,有的爬,有的打滚,玩得不亦乐乎,还有的则呆呆地站在活动室中间眼巴巴看着门口的家长。

这时,只听一阵哭声从楼梯口传来,哦,是安池。其他家长赶紧闪开,给安池让出一条通道,安池奶奶抱着安池到了活动室门口,试图把安池放下。可是安池放声大哭,小手紧紧抓着奶奶,小脚使劲蹬着地。老师上前拍拍安池,想拉着安池的小手带她进入活动室,安池哭得更厉害了,连身体也用力扭动起来,还使劲拽着奶奶往楼下走……

老师一边安慰奶奶:“别着急,别勉强。”一边播放安池和宝宝们都喜欢听的《开汽车》的音乐。安池的哭叫声渐渐轻下来。随着熟悉的音乐声,宝宝们跟着老师舞动起来,老师故意将“小汽车”开到奶奶与安池面前,老师拍拍安池,朝她微笑。渐渐地,安池平静了,两只小手松开了奶奶的衣襟……

我有我气质

在亲子总苑为安池所做的专业气质测试中,安池在“反应强度”这一气质维度上表现为较强。

“反应强度”是指婴幼儿情绪反应的强弱,同样的喜、怒、哀、惧,不同反应强度的孩子,表现会很不相同:有的夸张激越,有的隐忍淡然,前者属于反应强度比较强的,而后者则较弱。

“反应强度”较强烈的婴幼儿,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更能得到他人的关照――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他们也常常因为夸大事实而产生误会,比如非常痛苦的表现其实只是因为一点点小的摩擦,会让大人虚惊一场。特别是在面对消极刺激时候的过激表现,往往让教养者很头疼。比如没达到目的或是不称心如愿的时候,他们会大吵大闹、大喊大叫,使人不免着急上火,而且也会让家长觉得很没面子。于是乎,家长便经常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去训斥、打压,逼迫孩子就范。因此,这类婴幼儿也容易发生社交退缩、忧郁、敌意等问题。

面对反应强度高的孩子,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要认识到这类孩子的大惊小怪和哭闹现象等都是由其气质所决定的,并非孩子无理取闹、存心作对。家长要避免自己出现急躁、焦虑的情绪,尽量用更为冷静、平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强烈反应。

此外,不要在孩子情绪反应强烈的时候急于处理矛盾、解决问题,否则反而可能使矛盾激化。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冷处理的办法,或是通过转移注意,让孩子从激烈的情绪反应中解脱出来,等他平静后再进行交流、引导。

当然,在不压抑孩子的感受和表现的同时,家长还要在事后告诉孩子,遇到刚才的情况,更合适的反应方式该是怎样的。例如告诉孩子“宝宝要什么或不要什么,可以告诉妈妈,好好说话,妈妈会认真听着的。我们可以好好商量。像那样哭叫多难听啊……”当然我们也要实践自己的允诺,当孩子的表现恰当得体,我们要及时表扬、肯定他,给他积极的回应,并满足他合理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礼有节”了。

上一篇:小心宝宝缺乏维生素K 下一篇:抗生素,好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