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英语语法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

时间:2022-09-01 03:25:31

中专英语语法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 语法的教学在中专英语教学中一直是难题。作者以英语语法情境式教学作为切入点,以一堂教学课为讨论对象,实践性地阐述了实现语法教学情境化的可行性。同时,根据实践思考,就中专语法情境式教学提出了几点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中专英语 语法教学 情境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在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工作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走向实习岗位前的英语结业考试中,还会出现诸如“I very much like my family.”“My family has two people.”“Please you tell her the news.”等简单问题,给实际口语交际造成困扰。我认为如果老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不充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那么即使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词汇量,也很难顺利进行沟通。

有很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语法对于语言准确性的影响,也强调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语法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认为寻找合适的语法教学方法,对于增强中专英语语法教学效果有必要性。目前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使用的教材将语法进行分层教学,在每个单元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后,进行语法的综合学习。如果采用教材推荐的归纳法,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将相应的语法概念弄清楚,但是中专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仅仅是让他们把每一个例句意思弄明白都比较费力,再要求他们通过观察,进一步自己得出结论,难度就更大了。

在语法教学中,寻找一种或多种情境,使学生在接近于现实世界的情境中使用英语,而不是过多地向学生介绍语法术语,对于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目前有很多同行在研究情境在英语语法中的应用,但是我发现很多研究是针对普通教育英语教学,如小学英语语法中非常强调创设相对真实的情境,我认为中专生大部分属于活泼好动型,他们对于外界比较好奇,如果教师创设出适合的情境,对于他们的语法学习肯定有所帮助。于是,我在2010年3月尝试运用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定语从句。

二、情境式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路的四大要素(张大均,2004)。

基于这些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我国学者何克抗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何克抗,1997)。

(二)新课标理念

新课程首次运用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和交际教学理论,明确提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语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它首次明确了语法的三个维度: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明确了语法教学要使三者有效地结合,使学生能够既了解语言形式,又知道它的表意功能,并且能够在交际中恰当地、有效地加以运用。

为此,高中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发展学生比较强的语法意识。也就是说,语法教学不能局限在语法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与说话人的意识联系起来,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与题材、体裁联系起来,与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与文化联系起来(《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4)。

三、情境式语法教学的实践与操作

(一)教材分析

我使用的是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的是试用教材Unit 12的语法项目,重点是学习who/whom/which/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较好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有较好的创造力和表现欲。因此,学生对于定语从句这一语法现象还是能接受的,对本节语法教学课的掌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情境式语法教学实例

Step 1.学习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作为课堂活动的导入部分,首先我运用PowerPoint展示了一组不同颜色的猫不同动作的图片,然后布置任务:认真观察图片,我要考察谁的记忆力最强。学生们对于竞赛充满好奇,所以他们尽力在动用脑力记住要掌握的信息。接下来提问:

Which cat is yellow?

Which cat is black?

Which cat is white?

为了展现自己,学生们积极发言,但这时发现无法表达自己了,因此我顺势打出句型:

The cat which is driving is yellow.

有了示范,学生们接下来就能用定语从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The cat which is sleeping is black。

The cat which is smiling is white.

通过下划线让学生领会定语从句的作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定语从句就是限定名词的,使意思表达清楚。接下来呈现相应的短语,让学生翻译,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语言接触机会:

1.The book which is on the desk.

2.The film which we saw yesterday.

3.The story which the teacher told us yesterday.

4.The car accident which happened this morning.

通过4例,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定语从句的作用,并对定语从句在句中的位置有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引出术语先行词。为了让学生一步一步掌握,我又将刚给出的4例短语放入句中,让学生找出先行词。

1.Pass me the book which is on the desk.

2.Do you like the car which is on show now?

3.The film which we saw yesterday was very interesting.

4.Two people died in the car accident which happened this morning.

学生如果能顺利找出先行词,对于下面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观察一下如果先行词指物或事,用哪个词引导定语从句呢?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毫无悬念。老师很自然地引出下个问题:先行词为人,用什么词引导?

Step 2.学习who引导的定语从句

没有相应的语言接触,学生肯定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此时,我给他们展示了一张婴儿照,提问:“Guess who the boy is?”接着又展示了一张周杰伦和母亲的合影,并告诉他们:“This is the boy who is in the first picture.”

这时学生会很兴奋,回答:“The boy who is in the first picture is Jay Chou.”

继续提问:“Do you know the woman who is standing with him?”

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都能脱口而出:“The woman who is standing with him is his mother.”

再次给出一张湖南卫视主持人节目现场的照片,老师提问:

The woman who is standing in the middle is _________.

The man who is wearing in white is _________.

此时老师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回答问题上,而不是关注语法上,学生不自觉地就学会了先行词为人的定语从句的用法。此时再进行总结,

定语从句构成要素:

名词+从句

先行词+引导词+其他

人who/that

物、事which/that

最后再进行巩固性练习。从实际的练习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

Step 3.综合感知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语感,接下来我又给他们进行了一个猜谜游戏:

1.The person who first flied to the space in China.

2.The river which is the longest in China.

3.The sport which is popular in Hawaii.

4.The food which was named after the city of Hamburg.

5.The mountain which is the highest in Nanjing.

6.The country which has about 5000-year history.

7.The people who wrote Kong Yiji.

8.The festival which is on Dec.25th.

此段猜谜游戏跟学生前面所学课文相结合,既包含了对旧知识的考查,又有专业文化素养的考查,学科间知识相融合,又为下一步学生的自由表达打下基础。

Step 4.合并句子

接下来我又展示一组图片,一群城里孩子在游泳池嬉戏,几个落后地区孩子在地上玩石块。学生回答:“他们在干什么?”先给出短句,再根据短句进行回答。

They are playing in the swimming pool.

They are playing on the road.

The children __________________live poorly.

The children _________live in the city.

此时将句子合并时需要注意的点用幻灯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印象。

中专生有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选用他们的照片作为教学素材,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我接下来呈现了一张学生社会实践的照片,让学生回答:

Do you know the girl?

The girl_________is _________.

The restaurant __________________is_________.

Step 5.提升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定语从句如何构成,下面就可以进行Free talk阶段了。猜谜游戏是中专生仍喜欢的游戏,尤其是自己出题考别人,这样学生就可以用所学的从句结构进行开放练习了。

Introduce something or somebody,and ask others to guess.

Introduce your family members if you have a photo.

学生们在这一阶段比较活跃,说出了很多句子:

Guess the man who sings “JU HUA TAI”.

Guess the sport which I like best.

Guess the subject which I like best.

Guess the actor who is the most famous.

Guess the fruit which looks like moon.

Guess the animal which likes eating parrot.

Guess the animal which eat bamboo only.

虽然学生有些表达还欠准确,但他们确实动起来了,而且是使用定语从句,这是非常好的迹象。说明合适的活动方式确实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趁热打铁,我又给出了一份Personal Data,用定语从句描述出个人信息,让学生知道在日常会话中会用到很多定语从句,同时给学生形成初步印象:有时候有些引导词是可以省略的,为下节课作铺垫。最后让学生将这个个人信息交流当做课后作业使情境英语在课后持续进行。

四、情境式语法教学法的思考

1.在语法教学中设置情境,即使在一节课中仅仅设置一个合适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出真实的回应,也会对于语法教学大有裨益。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设置情境辅助语法教学。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了,教师通过图片检索、视频剪辑、听歌、欣赏英文小说等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当然在没有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调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语法的学习,即有训练的各种优点,又增加了语言交际方面的价值。如“Find someone who...”这种调查方法可以练习很多语法点。

2.中专生英语起点较低,情境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水平。教师一定要分析学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英语表达实际水平,比如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三幅可爱的小猫图片,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从上英语课的紧张气氛中调节得较为轻松。教师平时一定要多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对什么比较关心。很多专家老师所设计出很多高中语法教学活动,但是很多普通高中的教学活动并不适用于中专校,英语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寻找到适合英语水平介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的中专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式。

3.语法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让学生一次接受太多的术语概念。现在的语法教学一直强调要淡化语法术语。现行的中专英语教材从句型开始,分析了名词、动词时态、被动句后,再进展到从句的学习,还是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些老师觉得书上的内容不够,找到传统的语法书,照本宣科地、一条一条地读规则,将某些语法点讲得非常全面,让学生一条一条地记笔记。殊不知这样全面的讲解会导致严重超负荷,远远超过了中专生的接受能力。在中专英语语法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汉语辅助教学,尤其是一些语法术语。

4.与专业相结合。中专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目的有很大差别,很多中专生认为如果这门课以后在工作中要用到,那就得好好学。他们认为:“凡是以后我工作中用不到的东西都是无用的,可以不学的,或者学不好也没有关系的。”中专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与专业相结合,这样既契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69.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M].电化教育研究,1997,(3).

[3]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69.

[4]David Nunan,林立主编.语法教学实用技巧.译林出版社,2007.

[5]赵月玲主编.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上一篇: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技巧训练 下一篇:日语敬语误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