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时间:2022-09-01 02:47:58

独立学院“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明确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结合多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探索积累的经验,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方式选择和具体的组织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当代大学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不仅学分最多(6个学分),教学时数最长(每星期6个学时),而且教学内容最为丰富,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最为紧密。讲授的内容主要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了更好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进”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用“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新一代,用“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新一代,用“一个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新一代,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进一步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而社会实践教学则是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概念和含义及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探索“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社会实践教学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社会实践教学在“概论”课中的作用。

(一)“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概念

什么是实践教学?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社会实践教学,即在社会实践中的教学活动。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教学。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也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借鉴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实践教学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一般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的教学活动。其判断标准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广义的实践教学指“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教学。判断标准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

(二)“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含义

对社会实践教学内涵理解的不统一,使得对社会实践教学的理论探讨难以达成一致,因此有必要统一认识,形成共识,为今后深度探索社会实践教学打下基础。从理论上说,教学形式通常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同。理论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进行的理论传授活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其中也有师生互动等教学形式,但是它是服务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对而言,实践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辅助者。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做不同的划分。以开展实践教学的场地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大类。校内实践教学就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公共政治理论课涉及的学生班级多、学生数量大,统一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很多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途径,把社会现实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模拟社会现实的情景来开展实践教学,例如讨论、辩论、演讲、学科论文、实验、视频资料的播放等。这些教学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更多的是以现实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不以纯理论传授为主要任务,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从学生个体潜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方面来说,和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

社会实践教学是以社会为课堂,依赖社会资源,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参观考察、基地实习、社会公益活动、观摩、社会调查等,侧重于学生亲自参加社会活动,对社会现实进行实地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实践教学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着重培养学生对现实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因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和社会的结合度比较高,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因此其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教学因为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参与的广泛性、效果的实效性等优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因而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首选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概论”课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党中央之所以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实践教学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规律

马克思主义在主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对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马克思认为,“现代工业吸引男女儿童和少年来参加伟大的社会生产事业,是一种进步的、健康的和合乎规律的趋势”。[1]把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列宁也认为,在教育方面,“我们不需要呆读死记”。[2]现代教育在性质上是属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应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教育与沸腾的生活,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这一基本论断,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3]

上一篇:高校审计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统计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