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艺术

时间:2022-09-01 01:55:32

现当代艺术

1 驳当代艺术市场“崩盘”论

董国强

对于油画来说,无论是香港还是国内,几千万一件作品的成交难度已经非常大了,而且流标率也比较高。国内甚至基本放弃了几千万拍品的征集,就是不知道征集来卖给谁。当代艺术不像中国书画和瓷杂,需要重新建立市场标准。比如齐白石的价格比2010年下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场资金少了,好东西出来不多了,然后普通作品的价格自然就有所回落,但是谁也没有怀疑他的价值。而油画的情况是,谁的价钱一跌,或者谁的作品流标,大家就要怀疑它过去的价钱值不值。这和书画不一样,比如齐白石的价钱不如过去了,但是前两年买齐白石的人一点都不慌,现在便宜照样还买。

可当代艺术就存在这个问题,一些艺术家价钱下来了,大家都在分析到底值不值那么多钱,很多人甚至说这是被打回原形了。我觉得这里面的问题就是当代艺术还缺乏一套完整的、被别人信服的价值体系的支持。其实我一直在讲,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没有获得文化界、思想界群体真正的认可。

黄杰瑜

市场永远存在着悲观者或者煽动者,他们希望市场“崩盘”之心非常热切,以至市场有一点放缓时,就大做文章。我们作为拍卖行,是市场的一面忠实的镜子,除了希望卖得好,更希望可以培育到好的藏家,为当代艺术做一个传承的工作。

亚青

其实当代艺术虽然现在看来是“流行歌曲”,但在将来经过大浪淘沙,必然有一部分作品会变成“古典音乐”。我个人认为收藏作品还是要关注一些大情怀的东西,而不是一些时效性非常明显、题材并不“永恒”的作品,那只能算是“新闻体”。当然,如果是用“新闻体”来写“大情怀”就另当别论了。

我觉得不能够说当代艺术几近“崩盘”,这只是因为一些像我刚才提到的那些时效性的作品在其时效过去之后,不在当下语境里面,无法承载“永恒意义”的时候,仅仅作为装饰性的艺术消费回归到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所以我并不认为它是几近“崩盘”的状况。

陈瑜

其实我觉得这不叫“崩盘”,我印象中以前台湾市场有次“崩盘”,但是对大陆来讲,其实东边不热、西边热。热的程度也跟国家的整个形势有关系,受调控政策的影响。你说“崩盘”,但是也有很多版画,包括水彩,很小的一张拍到7万块钱。所以还是看你怎么推荐作品,以及你作品本身是不是禁得起市场的考验。藏家越来越多关注的肯定是作品本身。

郑好

整体趋势慢慢稳定,价格趋向比较合理和实在,“崩盘”的表示不准确,“下滑”是准确的表述。下滑和经济环境有关系,经济不好持久力就不行,会造成负面影响。当代艺术本身也有一些不合理的水分,随着市场的调整这些水分也在慢慢挤出。

蒋再鸣

一部分当代艺术恶意的炒作是不争的事实,艺术家和画廊、经纪人等同流合污使本来不很健康的当代艺术市场雪上加霜。进入当代艺术市场的门槛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都造成市场的混乱和不健康。

2 “四大天王”已是过去时?

董国强

其实当代艺术还有很多可以买,包括“四大天王”、“85’新潮”时期的艺术家,甚至是现在市场上被批评的艺术家的作品,我认为它们依然具备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不能因为一个艺术家的价格起伏来据此分析他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应该讨论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所在,而不能仅仅从表面的价格进行评判。

阎安

我并没有感觉到明星艺术家价格“跳水”,一般市场不好表现出来的是承接力有限,高价作品少了或者流拍率增高,但成交作品的价格不会低很多。既然已经是明星艺术家,他们作品的价格或者价值区间基本是稳定的,因此“四大天王”就不会成为过去时:第一,从艺术史或艺术批评的角度,他们从1980年代以来,乃至2000年前后的创作,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地位是板上钉钉的;第二,从市场表现来看,以张晓刚为例,去年他并没有重要的作品上拍,这恰恰意味着藏家对持有他的作品非常有信心,在行情不好时没有成为抛售的对象。以目前的情形来看,在他们的早期作品经历了几轮市场高峰之后,只是他们的近作可能不会成为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王从卉

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波被市场认可的艺术家,这种状况不光是2012年的问题,其实在2008年就已经有了适度的调整,虽然后来尤伦斯推出藏品使得他们的行情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又经历了一个相对下滑的时期。对于这些人来说,市场出现的东西已经很少,而且缺乏大件的重要作品,所以现在这样的价格不太具备可参考性。

亚青

我自己觉得“四大天王”都是很好的艺术家,但是如果你偏要把他们的作品当做黄金、钻石、石油、期货这样炒作,肯定不恰当。完全将艺术品“价格指数化”,并没有完全体现出艺术品中包含的价值,这是我的看法。“四大天王”不会成为过去时,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他们的重要作品,他们的佳作,一定是永恒令人尊敬的。否则不会有现在的群、赵无极、吴冠中、苏天赐,这也是“四大天王”。

3 厚积薄发 周春芽

董国强

2012年,周春芽市场突出有几方面原因:第一,他价格起点比较低,而且是稳步上涨的,即使是2008、2009年市场火爆的时候,他卖得也很便宜;第二,周春芽拍卖的成交比率高;第三,周春芽没有机构和国外大的基金做和推广,让人觉得成交价格比较真实;第四,周春芽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艺术家,不断地在创作新的题材;第五;周春芽人脉关系广泛,很少油画家能有他这样的群众基础,我身边一些买古董和书画的买家也会买他的作品;最后,他作品中的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也吸引一些从事传统艺术收藏的人。

阎安

第一,艺术成就和地位,这不用多说;第二,这源于周春芽的个人魅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在过去几年,他做了很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包括五彩艺术基金,这使得他的胸襟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艺术家,从艺品和人品的关系来看,这使得他的艺术生命力更长远;第三,周春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艺术家,包括他在蓝顶艺术区和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影响力,不是过去一二年内形成的。

蒋再鸣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匡时拍卖的周春芽一幅《藏族新一代》就创下了大陆当代艺术市场的最高纪录。这几年周春芽作品的稳步上扬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作品本身,无论是“太湖石”、“桃花”、“绿狗”都是具有传统性、民族性的,对于内陆藏家以及东南亚、港澳台藏家,在欣赏作品方面没有障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台湾和东南亚藏家大量收藏了周春芽作品,使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广泛的收藏市场。随着国内私人美术馆及有实力的藏家介入,周春芽的重要作品在拍卖市场竞争激烈。2011-2012年是周春芽作品市场反应最为强烈的年份,这也说明了藏家、美术馆和专业人士对周春芽作品的认可。当然当代艺术市场不是某个人的市场,光是周春芽、曾梵志说明不了市场的真实情况,我希望在纷纷扰扰的艺术市场中,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讲究规范和操守,那么当代艺术市场则会是属于一大批人的。

4 资源稀缺的经典油画

董国强

能够称得上经典的中国油画家只有那么几位,像徐悲鸿、颜文樑、吴大羽、潘玉良等等,只要是他们确定无疑的作品,拿出来肯定是高价。其实这些人就像近现代书画中的齐白石、张大千一样,只要作品是真的,肯定还会有很稳定的价格,甚至他们作品的存世量可以跟古代书画相提并论。此外,经典油画还存在真伪鉴定的问题,目前还缺乏权威的鉴定机构。

谢扬

20世纪油画面临资源紧缩的问题,像去年春拍中方君璧《吹笛女》那种级别的东西出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一旦市场上没有坚挺的货品,那整个市场会不温不火。早期油画的市场体量比较小,喜欢的人还是比较少,资深藏家对精品的竞拍更激烈一些,普通作品就比较难卖,精品还是有很好的价格,但精品的东西太难找了。

陈瑜

很多经典油画作品,尤其是艺术家早期的一些作品,我觉得对市场还是会有一个较好的冲击。

5 内外有别 赵无极、常玉、群

阎安

无论是赵无极、常玉还是群,他们都是受西方油画影响很大的艺术家,同时又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元素。他们仍将会成为经典油画市场的主力之一,但不是全部。比如说靳尚谊,相对而言他属于本土的艺术家,只要有作品出来,也会成为市场主力。赵无极、常玉、群成为市场主力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作品数量比较大,整理情况比较完善。因为油画是一个绘画成本比较高的画种,使得中国早期本土的艺术家无法进行大批量的创作,而能够形成市场潮流的艺术家都具有海外背景,这是中国本土经典油画的不利之处,但是他们也将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陈瑜

我觉得要分市场看,比如常玉,其实在国内并不是主力,包括香港上拍的群油画有一二十张,但是国内没有哪个拍卖公司有这么大的承载量,同样也没有这么多买家去把它拍下来。

谢扬

他们的内地市场还需要培养,这些艺术家在港台和东南亚地区比较受欢迎,算是国际盘的作品,比较有口碑,但以他们现在的高价位,在国内接受度比较小,购买人群不是太大,所以需要进一步引进工作。

6 收藏群体优势 写实油画

谢扬

写实油画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因为藏家类型比较丰富,有实力的大买家也在收集这批东西。同时今年我们也会加大比例,和其他拍卖行相比,这一部分不是我们优势项目,但是今年开始我们会进行加强。

陈瑜

其实还要看性价比,去年我们拍卖过杨飞云的一件作品,应该是南方地区最高的价位,从300多万拍到1,000多万。作品好、价格又便宜、又出版过多次,这样的作品肯定能卖出高价。对于杨飞云来讲,他的作品首先比较大,而且创作时间比较长,又出版过多次,这样的作品不管是去年、今年还是在明年,如果有的话,都会有很好的市场。

王从卉

我认为写实油画也有相当程度的缩水,我们可以看到大件作品在市场出现得并不是很多。写实油画在中国的收藏基础一直很不错,也是进入油画收藏最容易的版块,这种收藏群体的优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一直持续。不过,也有很多藏家随着审美的转变,开始进入学术性比较强的20世纪油画或者更前卫的当代艺术的收藏,这也是一种趋势性的转变。

7 年轻艺术家 等待未来

郑好

以后市场的构成会比较均匀,“70后”、“80后”和“90后”的艺术家都会有好的作品出来。作为一个藏家,我不能对市场做预测,因为仅仅是我自己的眼光,希望艺术家有一个学术的底蕴,也不能用单一的标杆去衡量。

蒋再鸣

“70后”、“80后”的学术性艺术家将来会成为市场的主力。

谢扬

我觉得整个行业在做藏家的培养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个版块。“70后”的艺术家未来可能会逐渐成为主力,可能现在体量看起来还不大,他们在一级市场的交易已经非常好了,在二级市场中还未成熟,我们的征集也有难度,大多数人买了以后是希望收藏时间比较长一些,我们也一直在做,但是难度是非常大的。

陈瑜

2007-2009年,“70后”是市场特别关注的一个宠儿。艺术家是需要沉淀的,如果说要马上成为市场主力,我觉得市场没有那么快。像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他们的东西都是一直在变,有一个从沉淀到爆发的过程。尤其是何多苓,他画《乌鸦》就画了一年的时间。现在的“70后”艺术家,面临的压力比以前要大很多,包括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会走得更“快”一点,但市场其实没有那么快。

亚青

“70后”为主的青年艺术家会不会渐渐成为市场主力?答案是肯定会!整体成交量下滑反而是一件好事,正是在这个时候才能看清1960和1970年代这批艺术家里面谁还有成交,那就说明在艺术品市场回暖的时候,他们必然会被更多人关注和认同,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8 等待挖掘的东南亚艺术

莫锦川

东南亚艺术市场行情近年稳定向好,并于国际艺坛得到广泛认同,虽然这个版块对中国藏家来说,仍然比较陌生。宏观来说,近年亚洲经济相对强劲,促进全球藏家对亚洲文化及艺术之兴趣。就市场层面而言,东南亚艺术反映了该地区在文化、历史与宗教上多元、多彩的特性,风格清新独特,因而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使需求(以致价格)日增。再者,近年来不少东南亚当代艺术家均获邀到外国举办展览,大大增加东南亚艺术在国际艺坛之曝光率,慢慢把市场培育起来。

同时,国际拍卖行在推动东南亚艺术方面的贡献亦不能忽视。苏富比于2008年决定把东南亚艺术拍卖由新加坡移师香港,与我们的春秋两拍同期举行,结果成功借助这一个国际性艺术拍卖平台,进一步开拓亚洲、甚至全球客户群。东南亚艺术拍卖在2008年迁至香港后录得1.67亿港元成交额,及至2012年已达到2.17亿港元,反映市场正稳定攀升,亦印证苏富比在这版块的领导地位。

东南亚艺术作品的价位相对便宜,只要是品质好的作品,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挖掘。

东南亚艺术代表性艺术家

东南亚艺术主要分为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两部份。

现代艺术方面,由于东南亚各国历史、文化及宗教多元复杂,各地之艺术风格因而迥异独特。其中印尼、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地作品最受市场追捧,代表画家包括:印尼的李曼峰(印藉华人)、阿凡迪(Affandi)、亨德拉·古拿温(Hendra Gunawan);菲律宾的安妮塔·马赛赛·何(Anita Magsaysay-Ho)、弗兰度·阿莫索罗(Fernando Amorsolo);越南的黎谱(Le Pho);新加坡的“南洋画派”等。值得一提的是,多个东南亚国家都有过被西方国家殖民的历史,曾吸引了不少欧洲艺术家旅居当地,如比利时画家勒迈耶(Le Adrien-Jean Mayeur de Merprès)及德国的史毕斯(Walter Spies)等。

至于当代艺术,其创作主题已超越文化界限。印尼及菲律宾是东南亚当代艺术发展潜力较瞩目的国家。朗奴·温杜拿(Ronald Ventura)、米斯尼亚迪(I Nyoman Masriadi)、苏普塔拉(Handiwirman Saputra)、艾珠·克里丝汀(Ay Tjoe Christine)、杰拉丁·哈维尔(Geraldine Javier)等,均广受藏家认同,市场表现优异。

东南亚艺术的藏家状况

藏家群体以东南亚为主,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因他们容易了解艺术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和理念。但近年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藏家亦逐渐增多;而亚洲方面,台湾藏家对东南亚艺术的兴趣更有明显增长,值得留意。

上一篇:分析会计信息化环境对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影响 下一篇:徇私枉法罪主体疑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