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环节管理

时间:2022-09-01 01:44:11

浅谈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环节管理

【摘 要】 探讨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环节的管理。方法 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易疏漏的环节,并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加强手术室易疏漏环节的管理,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结果与结论 加强手术室每个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易疏漏环节的管理,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手术室 疏漏环节 管理 差错事故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84-01

手术室是施行手术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具有涉及面广、人员流动大、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等特点。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手术质量,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环节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1 易疏漏环节

1.1 人员管理不到位

实习学生控制不严、参观人员过多、一个护士巡回多台手术。

1.2 不当造成意外伤害

安置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导致褥疮发生。

1.3 手术部位出现差误

手术部位术前无标识或无腕带识别;接患者入室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生差错。

1.4 器械准备不足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

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或器械性能不良,术中再次准备延长手术时间;手术器械核对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器械敷料等残留体内;标本管理不善导致丢失。

1.5 设备管理使用不当

设备性能掌握不好,增加手术风险;接送车固定不稳滑落病人,造成意外;一次性电刀极板多次使用造成皮肤灼伤。

1.6 不认真履行交接班

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对手术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出现病情突变时不能及时到位抢救。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

手术室中人员的活动可使大量细菌与空气中的尘埃以气溶胶状态悬浮于空气中,造成消毒后的空气污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内人员的数量和活动。一般40m2的房间安排参观人员2名,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合理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一人负责一台手术。

2.2 合理安置

为全麻插管俯卧位病人翻身、头颈、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柱同步移动,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损伤。俯卧位手术时手术膜平整覆盖病人前额至鼻尖处,减轻头托对面部损伤。侧卧位手术时固定,避免约束过紧导致股骨头移位,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摆放俯卧位时可采用马蹄形头托,预防面部压伤,摆放截石位时以小腿腓肠肌承重,避免神经损伤;若固定膝部,则缝制套筒状约束带,不可缠绕膝部,以免腓总神经损伤。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手术部位确定核查要做到四方核对(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并签字。手术物品清点要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执行器械敷料清点查对制度(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前查对)并如实地填术护理记录单。注意纱布管理要规范,最好统一使用显影纱布,护士长督促认真执行检查制度。

2.4 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

手术室护士随时检查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螺丝是否松动,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某些大手术及术中需要变换时,巡回护士要及时查看负极板位置有无改变,防止触电、灼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必要时使用一次性负极板。使用空气止血带时,巡回护士要严格记录使用时间并及时提醒手术者定时放松止血带,以免造成病人肢体的功能障碍或损伤。洗手护士上台前应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准备齐全,保证器械性能良好,力求避免临时增加器械,术中传递器械按无菌技术进行。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此外,护士长要定期督促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设专人管理,避免因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引起医疗事故。

2.5 严密观察,切实履职巡回

护士认真观察如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出血的情况,吸引器的通畅,仪器的安全运转等。巡回护士责任重大,术中一定要坚守岗位,尽可能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需要交接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纱布器械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6 加强标本管理

一般的病理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留,手术完毕交于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固定液容器内,贴上标签,填好通知单。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所有病理报告均应以正式文字报告为准,包括快速冷冻切片报告。同时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登记齐全,标本送病理科后由送检人和病理科人员双签名。

上一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舒适护理对预后影响分析 下一篇:尼美舒利致肝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