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语设计技巧

时间:2022-09-01 12:53:19

语文导语设计技巧

【摘 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其次导语应该是一部从头到尾充满着悬念的小说,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妙,使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语文”的神妙境界。

【关键词】语文;导入;技巧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我们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有好的导入设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将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精彩,语文课堂的高效课堂就会向我们走来。因为一节课堂的导入语言的设置是一节完整课堂的伊始,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一堂语文课如果有个好的导入设计,就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设计如果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渐浓,学习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学生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来。因此一堂语文课的导入设计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者必须探究的重大课题。

一、高效课堂模式下语文导入方法的解读

高效课堂强调在一堂课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导演的角色,我们语文老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学生学习主人翁的精神。要做到这样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活起来,说起来,做起来,只要学生动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就好了。学生动起来要做到心动、手动、嘴动,小组之间也要动起来,做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展示自己,在展示中提升自己。因此,在高效课堂流程的要求下,语文课堂导入一样要遵循一个原则: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但这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从传授者变为了引导者,学生从倾听者变为了主导者。这样才能变“学会”为“会学”,才会形成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而课堂导入恰恰是这一习惯的第一环节。

如何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发现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而不偏离教学预设重点,这正是高效课堂流程中课堂导入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再只是教师的任务,而需要师生双方互相碰撞而来的火花。就学生方面来说,一定要养成课前充分准备,课上积极发言,且善思善辩,能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论辩习惯,且熟悉高效课堂流程,可以与老师同学默契配合。就教师方面来说,一定要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关注学生学习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放课堂给学生,但又可以牢牢掌握课堂的节奏与方向,不打击学生的主动性,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高效课堂模式下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形式

1.直入式导入

直入式导入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一上课,教师就围绕课文板书或课件导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种导入方式是最常用、最简洁的一种,简洁明了,能使教学很快进入正题,但比较平淡,缺少激发因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用于授新课时,新知识在学生自主探究有较高难度时,以直入主题。需注意的是,在高效课堂流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提出疑问,需要适当引导。这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开讲方法,揭示课题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

2.悬念导入

这种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强烈欲望,是学生自主自愿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语文课堂在设置悬念和解决悬念的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设置一个耐人寻味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学生会带着这种好奇走进课堂,探究语文知识。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悬念的带领下启动自己的探究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渴望度和兴奋度,让他们在问题的当航下,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设置悬念的时候要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得恰到好处。如果悬念设置得不悬,就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悬念设置得过于夸大其词,学生不知所从,这样都会降低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我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同学们,审判案子的时候,审判的对象经常是人,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审判的对象是动物――驴,这是同学们窃窃私语,一看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激发了。

3.课外拓展导入

课外拓展导入包括古典名著、诗词、历史、地理、传统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涵盖面最广,知识量最大,需要学生或老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积累深厚当可不必),对教师教学应变能力要求最高,甚至可以直接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图片、视频,或自制课件来为同学老师介绍。比如《荷花淀》先让学生观看《历史的天空》片头视频,然后概括战争情形。烽烟四起、血流成河、枪林弹雨……三种导入方式也可以组合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带给学生更直观、更鲜明、更具体可感的体会,在较短时间内明确学习目标。

4.激情式导语

通过语言激发把学生思想引入课文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后导入新课。有位教师讲《诗八首》,她用这样的话激情:“诗,像种子一样,有一股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以后,它的芳香会和民族精神融合,长久地滋润大地;今天我们读的古诗八首,有的已距今九百年,有的距今约一千五百年,然而,诵读、咀嚼,仍可品味到其中的芳香。”学生情弦被拨动,脑中充满民族自豪感,带情诵读,兴意盎然。

5.图解式导语

图解式导语也叫“实物式导语”。即开课之前先展示某件实物,给学生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松鼠》一课时,学生对松鼠这种小动物不熟悉,难理解,我就借生物实验室的松鼠标本采用演示的办法,让学生观察它清秀的面容,闪闪有光的眼睛,矫健的身体,美丽漂亮的尾巴,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6.提问式导语

提问式导语,也叫“问题引路”。教师一上讲台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和自己一道思考,这样可以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讲。我在讲《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先板书的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然后问:“为什么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呢?请大家先想想其中道理。”这一问题触及文章主题,引起了学生对未知寻根究底的欲望。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

总之,最好的导入都需要语文教师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多阅读、积累,提升自己文学底蕴、加强教师基本功的锤炼。可以说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极富魅力的教学艺术,因此,更多时候体现为一种构思,一种创造,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坚持在导语设计这门艺术上痛下苦功,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使导语这朵瑰丽的鲜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上怒放。

上一篇:关于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