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编促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时间:2022-09-01 12:32:03

以编促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味强求作文高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更有部分所谓的专家在各种刊物上提出“高考作文取悦阅卷老师的法宝”等等之类的话语,渗透着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况且各个校园所外现的普遍现象是: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一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更是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四堵围墙之内。小天地之中,连电视、报纸也不常接触,写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这些沉浸于数理化公式试题中的大脑,怎能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狭小的生活面,一些家长“不准读闲书”的禁令与某些家庭电机上的封条,这一切也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的贫乏,而这种贫乏的大脑又怎能产生深刻的思想与丰富的表达?于是,一切为了考试得分,在这种利益驱使下,教师“克隆”了前人的思想,再来“克隆”未来国民的思想,这样的直接后果是:中学生作文除了空话、套话就是谎话、假话。鉴于这个写作弊端,我们认为可以试着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写作和编辑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获得素材,捕捉灵感。

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试着编辑一本作文集。主导思想是:通过以编促写的活动,挖掘学生的写作兴趣,扬起学生的写作潜能,在学生自我参与的过程中,增加作品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自我写作、修改、编版、设计、汇编的综合能力,以力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同时明确规定,这本作文集可以以自己的作文为主,也可以是他人的作文,既可以是本班本年级的作文也可以是跨班跨年级的作文。

编辑是一种文学活动,处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编辑的内容具体指的是:制定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根据作文教学规律,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和漫长的过程,因而“编”就成为了作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我校《青草地》文学专刊的创办就为学生的“编”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编写作文集,激发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

一、编写作文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每当写作文时,或者唉声叹气,或者抓耳挠腮,叫苦不迭,为了完成任务,只得“榨文”,甚至以抄,敷衍成篇,写出的文章,也是枯燥无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给同学、朋友写信,却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并且语句通顺,颇有文采,究其原因,其实也并不奇怪,学生不会写文章,主要原因还是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对作文没有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兴趣有着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性作用,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和对活动的创造态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乐之”,学习就能事半功倍。要改变学生对作文的不良心理状态,作文教学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诱发体验的欲望。而编辑作文集的举措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学生亲自体验“编”的各种滋味,从写作者自身的角度评判文章的优劣,增强写作的责任感,激发其写作的兴趣,既而提高写作水平。张志公先生说:“必要性是兴趣的根源,不觉得需要,怎么会有兴趣?”学生在编辑自己或别人的作品时,自然会产生一种冲动:必须对作品从主题、体裁、机构等方面去进行分析、取舍等,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兴趣自然就有了。这样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编”的活动中。

二、编写作文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编”讲究的是“生生互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办版、出访、写作。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和实践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注释的: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电脑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通过个体与各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实现知识经验的增长,在编辑作文自选集的活动中,有十多本是学生自己用电脑进行编辑和版面设计的,作文集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由原来的手写改为电脑打字。每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可以编辑一二本作文集。“编”是学习者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带着一定的目的和对外界的预期,对现实的事物(客体)展开实际的观摩、操作和实验等,直接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同时在头脑中不断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概括等,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抽象,从而建构起关于客体及活动的知识经验。这是个体经验获得的最原本、最直接的途径。杜威曾说“在做中学”,皮亚杰及其后继者的研究均表明了“做中学”的重要性。这样,在编辑作文集的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无疑可以得到提高。

三、编辑作文集,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作文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作文的写作,教师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总结,得失的评价,却漠视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压抑学生个性心理,教师普遍忽视关注学生的成就,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机制,甚至一定程度上把教师个体自身的写作意识和爱好作为评判作文好坏的标准。须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编”能从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通过“编”,可以让学生体验编辑工作的辛苦,咀嚼编辑成功之后的喜悦;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在自编的作文集上发表,可以在校版校刊上发表,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推荐到社会上的报刊发表,这些都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发表欲,应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就像我们说话总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听到。但是,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有语文老师一个读者,这就好比一个演说家在滔滔不绝的演说时,下面只有一个听众——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何谈起?相反,如果学生意识到他的作文将有很多读者,那么,他的写作积极性将会提高,写作态度也会更认真。自从鼓励他们自编作文集后在班级、年级、校园流通时,每当看到同学们手里拿着自己的作品在阅读时,我总能看到那些同学内心的无比自豪感溢于言表,这必将更坚定他们持续创作的决心,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不少同学已自觉向更高级别的刊物投稿,如高三(5)班的叶同学的习作,就发表在了《作文周刊》上。当我把《作文周刊》叶同学的习作亮出来以后,全班一阵雷动。写作文开始不再变成学生的一种负担,这也许是作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吧!

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编辑作文集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始欲望与动力,提高写作的兴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个性品质,提高自我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的改革,对于高考作文分数比重日渐加大而广大师生作文心理却日渐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应试意识的作文教学环境来说,应当是时不我待。

上一篇:浅析“减负”中的家庭和社会因素 下一篇: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实现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