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时间:2022-08-31 09:46:26

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扩张,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我国出现了人均生存空间减少,城市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城市公园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衰退等问题。因此,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建设公共开放空间十分必要。本文对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越来越大,而适合市民活动的户外场所越来越少,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市民的户外活动需求。由此,在20世纪中后期,一些西方高度发达的城市产生了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也称口袋公园这一形式的户外活动场所。从它产生至今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却极力地显示出了它积极的一面,对城市景观、城市环境、市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口袋公园是城市开放性空间中的一种新形式,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中的微观环境,它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具有开放、可及、精巧、多样等特征,随时随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户外交流、游憩场所,在整个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

城市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大多设于一个地区的主要核心区域,区内有各种一流的建筑和完善的公共设施,如甲级商业大厦、大型购物中心、政府及公共机构、康乐文娱设施等。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同时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CBD特定的职能要求区内的建筑必须高密度、现代化。因此,CBD中汇集了众多气势恢宏、错落有致的超高层建筑,并且拥有非常便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信息交换系统,以及大量的办公、餐饮、服务和住宿设施。此外,区内的交通可达度极高,公路干线、铁路、港口、机场均设于区域周边的便利位置,市民在各区间往来极为方便。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中心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一个地区的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都应对其给予特别关注。因为存在于其中的公共开放空间能够舒缓建筑物密集和人口拥挤所带来的矛盾。所以,一个良好的、设计合理的、符合受众需求的公共开放空间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的规划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内部也在经历着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造,在这场改造热潮中,各城市竞相将大量建设资金投入到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建设中来,这也导致了部分存在于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中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出现一些片面性和盲目性的倾向,迫切需要综合性、整体性和客观性的分析和研究对策[2]。

1 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在美国于19世纪60年代,园林风景师罗伯特·宰恩提出了“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提议。而其后不久,宰恩设计建成的佩雷公园成为了世界上早期的口袋公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也是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CBD)公共开放空间的雏形。这种新型公园地处高密度的城市区域,面积小,从车行和步行交通流线中分离出来,是一个尺度宜人、远离噪声,围合而有安全感的室外开放空间[3]。之后,这种公园在美国、欧洲、日本蓬勃发展起来,掀起了小型开发公园的建设热潮。直至今日,口袋公园在以上这些国家的发展逐步规范化,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开发的发展。从宰恩对口袋公园的描述,结合我国城市中各类绿地及非绿地的开放空间来看,口袋公园在我国并非专属于公园绿地,因为它不但包括了小型的街旁绿地、道路绿地、小区游园,而且城市中一些小型的非绿地的开放空间,同样可以起到与宰恩描述的口袋公园相同的作用[4]。

我国对CBD的规划建设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CBD的建设也被国内许多在各自经济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城市提上了议事日程。经历了起步建设和发展建设阶段,现在达到一个调整提高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各大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对CBD的规划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践上,国内的多个大城市以政府为主导提出了建设CBD的规划构想。有CBD已经成了城市化中的一个新时尚。随着CBD建设的迅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不可否认,在过去的CBD建设上,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建设项目。

2 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外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如纽约曼哈顿CBD、巴黎拉德方斯区、加拿大多伦多、日本新宿副都心、德国法兰克福、澳大利亚悉尼、伦敦、新加坡等大都市已经在20世纪后半叶基本形成[6]。

总的来说,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上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对于细节方面,相关的理论研究还较少,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如我国许多城市的CBD规划建设中,与之相配套的公共开放空间或出现商务区绿地超负荷使用或出现零使用等现象,同时也存在边角空地被荒废的情况或者只进行一些简单的绿化,没有人性化的从市民本身的角度进行设计等问题。而且国内有些公共开放空间过于注重形象工程,只是一味追求美观、绿化,从而忽略了受众对开放空间和绿地的使用需求,导致了好看不实用,投资大效果小的现象,限制了中心商务区公共开放空间本应发挥的功能,忽视了受众的使用感受。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CBD)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缺乏科学的总结和指导,理论研究滞后于其发展现状,使得CBD公共开放空间在我国的合理发展受到限制。

二是对于CBD的规划布局是以空间上的服务半径为依据,没有结合所在区域活动者对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来进行,也没有对其布局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设计。

上一篇:浅谈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下一篇:居住区植物景境空间艺术营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