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时间:2022-08-31 07:33:15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摘要分析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上的实践,以为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改革;“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17-01

Practiceof“Competence-based”ModeonCattle andCowDiseasePreventionCourseReform

ZHAO Zheng 1CHEN Xue-wen 1XIE Shu-tao 1LI Shi-jian 2LING Ze-hui 2YAN Gao-zhang 2

(1 Departmant of Animal Science,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07; 2 Guangxi Royal Dairy Co.Ltd.)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 teaching,indrouced 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e-based teaching mode on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teaching reform;“competence-based”teaching mode

“能力本位教育”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其强调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不再以传授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是着重以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核心技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主[1]。“能力本位” 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打破了书本式教学形式,在解构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重构教材,职业针对性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因此,高职院校应参考“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并从学生就业环境及岗位需要出发,确定培养目标[2]。养牛与牛病防治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为方向,以提高学生从事养牛与牛病防治业务能力为目标,是学生从事养牛与牛病防治业务的一块敲门砖。现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如下,以供借鉴。

1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与能力培养,偏重其一

长期以来,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只注重知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死书,常缺乏创新胆识和主动钻研的能力。而对养牛与牛病防治能力的培养,仅仅是“附加课”,常常失去操作性。如此以来,因过于强调理论化培养学生,导致学生专业实践性较差,与社会所需的业务人才需求衔接不上。

1.2 教学方式落伍,学生缺乏主动性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中得以体现,即填鸭式教学模式,机械的灌输导致学生丧失主动学习兴趣,容易出现思想僵化现象[3]。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更好地转化应用。

1.3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学

传统的考试以书面答卷为主,多以考察学生的记忆力为手段,而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素质未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与国家关于高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上的实践

2.1发掘课程自身特色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理论课教学以外,适度增加实践操作课。增强学生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的力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2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

2.2.1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突出难点、重点、热点、前沿,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其与先进科学技术接轨,明晰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地特点,实地讲学。

2.2.2教学方式改革。一是提倡Seminar报告形式。教师制定报告题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形成Seminar报告,教师设特别课堂进行评比。到目前为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已经开展创新课题逾10项,独立完成论文和Seminar报告逾30篇。二是鼓励现场教学,增加专题讲座。引领学生深入现代化养牛场实训基地,教师聘请畜牧师、兽医师进行现场教学,并传授就业经历[4]。三是倡导自编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课题组成功编写了养牛与牛病防治专业教材,突出该校学生自身需要、当地区域特点,以养牛企业为实体,突出企业特点,强调学以致用。四是与生产企业合作制定生产实习方案。根据华南地区养牛企业的生产实际,制定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与工学结合的实习方案和实习考核方案;按照规模化养牛业的要求,将实习生分成奶牛饲养管理组、奶牛兽医保健组和奶牛繁殖组3个实习组,每组10 d轮换1次,轮换时必须在上一个实习项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项目的实习;另外,每个项目的实习都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考核办法,如实习生人手一份的奶牛饲养工技能训练考核单、奶牛饲料调制技能考核单、奶牛繁殖员技能考核单、奶牛场兽医防治员技能考核单、奶牛修蹄技术技能训练考核单、奶牛场接产员技能训练考核单等[5-6]。

2.3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规范了试卷评审机制,细化各项评分指标、评分结构,科学评分比重,采取明细化评分、逐点评分。试卷妥善入档、保存,并请专人审验[7]。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取得成功,学生的主动性也得以提高。

2.4 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挂钩

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锻炼课题研究能力,指派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专门辅导,让学生汲取教授的学识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学术研究的科学熏陶。 3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30-34.

[2] 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60-61.

[3] 刘文晖.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效果认证[J]..职教论坛.2005(11):54-57.

[4] 曲永利,张洪友,苗树君.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综合技能训练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40,42.

[5] 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37-38.

[6] 赵政,陈学文,李旭.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锻炼刍议[J].科技信息,2008(28):345-346.

[7] 赵政,李旭.对提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综合素质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36-338.

上一篇:低温对植物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 下一篇:美丽镰刀菌在南方红豆杉中的生长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