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镰刀菌在南方红豆杉中的生长动力学研究

时间:2022-06-06 05:40:46

美丽镰刀菌在南方红豆杉中的生长动力学研究

摘要在南方红豆杉上接种美丽镰刀菌能提高其紫杉醇产量的基础上,研究植物体内共生真菌在宿主植株中的生长规律,通过在南方红豆杉中接种美丽镰刀菌,并分别于4~14 d内分离五年生南方红豆杉中的美丽镰刀菌,显示其在进入南方红豆杉植株的前期是沿维管束垂直上行生长,生长速率为y=0.004 4 x3-0.106 3 x2+1.010 2 x-1.986 7,R2=0.987 1。

关键词美丽镰刀菌;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生长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Q81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14-01

内共生真菌是存在于健康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内部中,形成不明显浸染的各种真菌,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天然组成部分。一般认为,植物与内共生真菌呈互利共生的关系[1-3]:一方面,内共生真菌可以从宿主植物中吸取营养,并得到保护;另一方面,内共生真菌产生的代谢物,能够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增强宿主植物对生物胁迫(食草动物、昆虫、病原菌)及非生物胁迫(高温、干旱、高盐等)的抗逆性。

此前,对能产紫杉醇的红豆杉内共生真菌――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和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悬浮细胞的相互作用通过耦合培养进行了研究,发现耦合培养能大幅度地增加2种细胞的紫杉醇产量[4-6]。在此基础上将美丽镰刀菌接种入南方红豆杉(T. mairei)植株,发现同样能提高南方红豆杉的紫杉醇产量[7]。为此,对美丽镰刀菌在南方红豆杉中的生长动力学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江南大学试验室保藏;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种植于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药用植物园,五年生,株高74~91 cm,15 cm高处直径1.66~2.01 cm。

1.2试验仪器、试剂和培养基

显微镜(DMF-20C,上海蔡康光学仪器有限公司);霉菌箱(MJ-2501AT,上海一恒仪器有限公司);PDA固体培养基,沙氏液体培养基。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1.3试验方法

1.3.1美丽镰刀菌的弱化。美丽镰刀菌在沙氏液体培养基上,150 r/min条件下培养40 h,加入弱化剂和玻璃珠进行弱化和分散,得到均一的弱化菌丝体悬液。

1.3.2美丽镰刀菌在南方红豆杉中的横向生长研究。弱化的美丽镰刀菌以注射方式接种于南方红豆杉茎根交界处,每株对向2个接种点,共2株(图1中的A、B),接种部位上方应尽量避免有枝条。

1.3.3美丽镰刀菌在南方红豆杉中的纵向生长研究。弱化的美丽镰刀菌以注射方式接种于南方红豆杉茎根交界处,共5株,每株6个接种点(图1中的A、C),接种部位上方应尽量避免有枝条。

1.3.4美丽镰刀菌的分离。横向生长研究:于接种的第10天选择0~5 cm高度区间环剥树皮,横向以每5 mm为单位纵向切开,从接种点每5 mm用铅笔标记刻度,进行表面灭菌[8],以无菌刀按标记分割切成块,分别栽种于加入抗生素(100 μg/mL青霉素,40 μg/mL链霉素)的PDA固体培养基平皿上,放置于25 ℃恒温箱中培养5 d。纵向生长研究:分别于接种的4、6、8、10、12、14 d从接种点向上剥取1/6周长树皮,按上法表面灭菌、培养。将分离得到的内共生真菌通过显微镜观察,确定是否为美丽镰刀菌[9]。

2结果与分析

2.1美丽镰刀菌在南方红豆杉中的横向生长

从美丽镰刀菌的分离结果看,所有美丽镰刀菌除1块在1 cm高度处开始有横向生长外,其余均在接种点向上生长。表明其在生长初期(≤10 d)可能是沿植株韧皮部维管束上行生长。

2.2美丽镰刀菌在南方红豆杉中的纵向生长

将分离得到的内共生真菌通过显微观察,确认其为美丽镰刀菌,记录其最高生长高度,结果如表1所示。

以美丽镰刀菌的纵向生长高度为纵轴,生长时间为横轴,作图并回归(图2),得纵向生长速率为y=0.004 4 x3-0.106 3 x2+1.010 2 x-1.986 7,R2=0.987 1。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内共生真菌在感染宿主初期是以感染点垂直向上生长,美丽镰刀菌分泌的代谢产物刺激植株加速合成紫杉醇,导致紫杉醇含量急剧增加[4-5,7]。程龙等[7]在对南方红豆杉植株进一步观察中发现,凡紫杉醇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者,植株在2~3个月内均出现枯萎死亡;未检测到美丽镰刀菌或产量未增加者,可能是由于美丽镰刀菌未接入到南方红豆杉中,或接入后未能在南方红豆杉中生长;人工接种可能较自然感染状态内共生真菌活力更强,即现有的人工接种条件尚不能使两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生”。

因此,在种植法培育高紫杉醇南方红豆杉时需注意收获前接种,同时将进一步研究弱化条件、接种方法和接种量,以使两者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共生状态,培育高紫杉醇含量的红豆杉植株。

4参考文献

[1] SCHULZ B,BOYLE C,DRAEGER S,et al.Endophytic fungi:a source of novel biologically 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J].Mycological Res,2002, 106(9):996-1004.

[2] FAETH S H. Are endophytic fungi defensive plant mutualists?[J].OIKOS,2002,98(1):25-36.

[3] RUDGERS J A,KOSLOW J M,CLAY K.Endophytic fungi alt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properties[J].Ecology Lett,2004,7(1):42-51.

[4] 程龙,张梁,陶文沂,等.耦合培养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08,6(1):51-55.

[5] LI Y C,TAO W Y,CHENG L.Paclitaxel production using co-culture of Taxus suspension cells and paclitaxel -producing endophytic fungi in a co-bioreactor[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9,83(2):233-239.

[6] 周玉洁,程龙,陶文沂,等.美丽镰刀菌与固定化东北红豆杉的共生培养[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8):84-90.

[7] 程龙,周红,张梁,等.在南方红豆杉中接种美丽镰刀菌提高紫杉醇产量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7-10.

[8] 马天有,董兆麟.从植物分离产紫杉醇的内共生真菌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9(1):47-49.

[9] 程龙,马奇明,陶文沂,等.一株产紫杉醇的丝状真菌的系统分类鉴定[J].工业微生物,2007,37(4):23-3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改... 下一篇:大豆耐盐性鉴定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