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及养护技术探讨

时间:2022-08-31 06:47:45

沥青路面施工及养护技术探讨

摘 要: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提高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完善排水系统,在路面施工过程中控制集料含泥量等指标。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稳定性;集料

一 前言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提高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完善排水系统,在路面施工过程中控制集料含泥量等指标。笔者多年养护109国道,对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就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做一探讨,希望诸位同仁能够批评指正。

二 沥青路面破坏原有分析

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水,为提高公路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可采取以下措施:A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等级应达到5级,允许沥青膜有移动,但是不能有的石料;B必须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检验,要求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C如果集料抗剥离能力不足,可渗入一定剂量的抗剥离剂或石灰,以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能力;D可采用该性沥青,以提高胶结料的粘附能力。另外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控制好集料含泥量及细集料含量,使得路面出现车辙等病好,控制集料含泥量和细集料含量必须从集料加工源头抓起。首先,应选择干净的片块石进行破碎加工,铲运时不能粘有泥土;第二,碎石加工设备必须配备除尘装置,既可防止污染周边环境,又可以控制粉尘含量,将细集料中0.075mm以下的粉尘控制在10%以内;第三,禁止雨天加工和运输集料;第四,拌和场及进场道路必须清洁硬化,防止泥土污染;第五,控制拌和机产量,调整好除尘装置,确保不必要的粉尘能排除干净,不可一味追求拌和机产量而忽视了粉尘含量;第六,集料的下脚料应废料不用。通过以上措施将粗集料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细集料砂当量指标达到60%以上。

三 沥青路面施工及养护技术措施

3.1 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

减少水分在沥青面层中的滞留时间无疑会减少水损坏的危害,沥青路面的排水系统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进行设计,在硬路肩下面设置碎石排水层,必须时在超高段底部可以设计排水盲沟,确保层间水和表面水能迅速排出路面,另一方面在保证抗车辙能力的条件下,可减少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同时设置完好的层间防水粘结层,防止水份下渗。对于桥面铺装,考虑到水泥混凝土不能渗水,因此在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施工施工时宜预留泄水孔,特别是对于有超高的桥梁,在水泥混凝土铺装的低速处应设置泄水孔,以便渗入到沥青面层下部的水分能迅速排出。

3.2 防止沥青混合料离析

离析贯穿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主要有材料离析,温度离析和碾压离析3种形式,离析程度与施工工艺紧密相关,沥青混合料装卸、运输、滩铺、碾压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混合料装运时应前后移动车厢,同时尽量使车辆中轴线与拌和机卸料斗中轴线一致;运输过程中应覆盖保温,防止温度离析,每车混合料卸完后应及时收起摊铺机受料斗,并及时将下一车料卸入受料斗中,摊铺是螺旋分料器应连续稳定地转动,否则就会因中间缺料而产生离析,螺旋分料器的支撑应有合理的形状,不能阻碍混合料通过,前挡板和分料器安装应有足够的长度,不可过短而影响材料运输,螺旋分料室应设置稳定,合适的料位,而且螺旋分料器的高度应与材料的的粗径想协调,当摊铺厚度较大时螺旋室前档板应适应放低,减小上下离析当路面宽度大于7m时宜采用2台摊铺机梯形摊铺,摊铺宽度大于6m时,用熨平板加强杆防止其变形尽困难连续匀速摊铺使摊铺速度与搅拌设备产量相协调,不能时快时慢,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当摊铺宽度大于6m时,宜采用2台同型号的压路机并排碾压,碾压状态保持一致,重叠宽度不宜小于15cm,边缘应设置挡板,防止碾压离析。

3.3 保证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

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沥青的胶结作用,导致水稳定性降低,拌和均匀性可采取外观察的方法进行检查,拌和均匀的混合料色泽一致,粗细均匀,当发现花白料或细集料集中的团块时说明混合料拌和不均匀,为确保混合料拌和均匀可以通过试拌以确定合适的拌和时间太短就不易拌和均匀,一般拌和时间为45分钟左右,对于最大公颗粒径13.2mm及以下的沥青混合料,该性沥青混合料加入了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应适当延长拌和时间,拌和时间应保证沥青有足够的温度,使沥青容易分散和裹覆在集料表面,同时应保证沥青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3.4 施工注意事项

使用清洁干燥的集料,配上良好的拌和,是增强沥青与矿料粘附性的最有效的措施。因此,用潮湿集料时,必须提高加热温度,减少进料速度,延长拌和时间。施工质量要进行动态管理,矿料级配必须按验证的生产配合比生产。马歇尔试验、压实试验等,均需跟踪检查,随时反馈更正,减少配合比的变异哦性。因为生产的稳定性是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沥青混泥土面层施工工艺水平,减少粒料离析现象,控制沥青面层的空隙率,提高压实度是减少水损坏的另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沥青路面技术规范以拌和厂取样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压实后路面剩余空隙率过大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且施工单位为了达到验收合格的目的,在室内击实准备标准试验时,从击实温度、击实遍数等方面能虚作假,这样就造成标准密度减小。以此来控制路面的压实度,尽管资料合格,但实际压实度不够,空隙率偏大。

3.5 管理手段与养护对策

超重车对沥青路面的损坏非常大,应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对超重车辆严格予以限制。加强路面养护管理,路面出现水损坏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养护处理措施。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取路面试样检验,确定水损坏类型、范围及可能原因;调查排水系统,检查是否达到及时排水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现场和室内试验,包括渗透性试验,在试验基础上分析水损坏的原因,采取修复排水系统,加铺覆盖层或翻修路面的不同针对性措施。

四 结语

沥青路面施工及养护技术是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可以从设计、施工、管理3个不同角度来分析。根据沥青路面结构理论,我们提出了“防”为主、“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思想,并针对各个环节提出不同防治措施。沥青路面养护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但是单纯工后养护是不行的,必须要在施工阶段做好质量,做到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勤于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宪.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渗水性检测及分析[J]东北公路 ,2003,(04).

[2]崔志勇. SBR改性乳化沥青透层在京张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3,(02).

上一篇:对高速公路养护的看法 下一篇:酒店空间软装饰的功能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