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唐代葡萄纹样的运用

时间:2022-08-22 09:25:22

探析唐代葡萄纹样的运用

摘 要:葡萄纹是受外来文化影响下产生并流行的纹样,通过出土的文物及文献资料来分析葡萄纹在唐代的纺织品、手工业制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唐代;葡萄纹;纺织品;铜镜;花砖;瓷器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做到了并蓄兼收的朝代。唐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随着与国外在贸易和文化方面的频繁交流,工艺美术品进入市场并成为人们所需的实用品和观赏陈列品。伴随着装饰艺术品种的不断增加,装饰风格也不断成熟。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传统工艺品在造型及装饰上的革新,创造了折枝花、团花、卷草纹、葡萄纹等装饰图案,在此背景下,唐朝与少数民族及国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为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葡萄”一词是外来语的译音,也曾被写为“蒲陶”或“蒲桃”,据考古资料显示,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应该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7 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而后葡萄栽培又随旅行者、移民传入埃及,在埃及古墓中有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情景的浮雕及装饰图形,西方学者认为,这是葡萄酒业的开始。后来,葡萄的栽培、酿造技术由埃及传入希腊。公元前6世纪又由希腊传入高卢。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推广。古罗马时代葡萄种植已非常普遍,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欧洲各国,形成很大规模。汉武帝于公元前二世纪建设河西,经营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西域各文明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而且在文化上也相互吸收、融合,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中国便已开始种植葡萄,并以葡萄酿酒,当时的丝织品上也开始出现了葡萄纹饰,在考古所得的汉代织物上出现了确切的葡萄纹饰,如在新疆民丰出土的汉代走兽葡萄纹绮。在随后的发展中葡萄纹样在铜镜、花砖、瓷器等手工业制品中有广泛运用。

一 葡萄纹在纺织品上的运用

唐代工艺品中的纹样形象多取采于大自然的事物,生气勃勃,趣味盎然,这在丝织物中也表现了出来。1965年吐鲁番阿斯塔拉出土唐葡萄纹印花罗,1972年又出土唐葡萄叶纹印花绢。唐代葡萄纹样的丝织品,在唐诗中也有大量反映,如盛唐岑参《胡歌》“葡萄宫锦醉缠头” ,中唐李端《胡腾儿(一作歌)》“葡萄长带一边垂”,中唐白居易《和梦游春一百韵并序》“带襭紫蒲萄”,晚唐曹松《白角簟》“蒲桃锦是潇湘底”等等。都是描述丝织品上的葡萄纹,说明唐代葡萄种植以及以它为纹样已经比较流行了。在莫高窟334窟有彩塑佛弟子织锦袍服图案,其上满密缠绕的葡萄纹展示了其在纺织品上的运用。唐代丝织品纹饰题材多彩多姿,花团锦簇鸟兽成双,生机勃发的画面充分显示了唐代艺术积极向上、乐观大度的人文气象。

二 葡萄纹在铜镜上的运用

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手工业的兴盛发展。在金属铸造业中,铜镜是著名的产品。唐代铜镜的制造工艺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在装饰纹样上,摆脱了前代图案形式的规范,形成了一种富有现实主义生活气息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制镜工艺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当时常见的纹饰有:花草、动植物、以及各种禽兽,还有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为题材的内容。出现在汉绮上的葡萄兽纹初步体现出较早的葡萄纹组合样式-即葡萄与野兽纹样的组合,而这种样式在唐代瑞兽葡萄纹铜镜上得以集中体现。孔祥星的《隋唐铜镜的类型与分期》一文有对瑞兽葡萄镜进行分型与分期的论述,文中认为,瑞兽葡萄镜又可分为瑞兽葡萄镜和葡萄蔓枝镜两种,它是由瑞兽镜的外区开始向内区逐步增加葡萄蔓枝演变而来的。瑞兽葡萄镜由瑞兽与葡萄纹组合,葡萄蔓枝镜则仅由缠枝葡萄纹构成。此类镜的流行年代是在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前期。瑞兽葡萄纹铜镜就是唐镜中引人注目的镜类,主要流行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多为圆形,兽钮主题纹饰大多分内外二区,由瑞兽禽鸟和葡萄枝蔓组成,采用浮雕技法,立体感极强,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唐朝的瑞兽葡萄纹铜镜还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多谜之镜”、“凝结了欧亚大陆文明之镜”,我们可以从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一枚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镜来说,此铜镜呈圆形,背面主题纹由瑞兽、葡萄枝蔓、飞燕生动组合在一起,四只瑞兽侧伏于地周围装饰枝条缠错的葡萄纹,枝蔓上鸟雀飞落,栩栩如生。有专家认为葡萄纹镜的图案是从波斯和拜占廷等传来的,但瑞兽纹饰在唐代以前一直是主导纹样,在六朝、隋初唐瑞兽铜镜上颇为盛行,与此同时在唐代纹样也已经相当流行了。我们也可以推测,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文化艺术中有禽兽葡萄纹,在它的影响下,中国的艺术家、工匠们将中西艺术风格巧妙结合,形成了自己民族风格的纹饰。

三 葡萄纹花砖上的运用

隋、唐、五代,尤其是隋唐两代宫殿建筑和碑石墓志空前发展。唐代建筑用砖,以莲花、葡萄纹最为多见。1995年在敦煌佛爷庙湾发掘了一块葡萄纹花砖。该砖呈正方形,通体为青灰色,长与宽均为35厘米,厚为6厘米,花砖质地细密坚固,手感厚重。砖的正面模制凸起的葡萄纹,立体感很强。背面、侧面均素面无纹。正面的葡萄纹制作得十分形象逼真,盘旋缠绕的叶蔓将砖面花纹分成四个既独立又呼应的画面。从葡萄的主干到枝条,叶子到果实以及螺旋状下垂的细丝在砖面都清晰可见。浓密的枝条相互缠绕,茂密的叶子布满砖面空间,串串果实垂挂枝头,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也藏有陕西西安大明宫三清殿遗址出土的盛唐葡萄奔鹿纹残方砖。

四 葡萄纹在瓷器上的运用

陶瓷工艺到了唐代有了迅猛发展,技艺十分高超,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可谓是空前进步的时期。《艺术市场》杂志2004年9月介绍新疆一收藏家收藏一系列瑞兽葡萄纹瓷器,瑞兽葡萄纹出现在瓷器上极为罕见,实属凤毛麟角,稀世珍品。该罐为唐初之器物。可能是皇室、达官富人盛水盛酒容器,或是为寺庙佛前净水容器,因为葡萄纹样在印度古已有之,佛教视葡萄纹样为吉祥纹样。该系列为4只罐,罐肩部贴塑一周葡萄纹,腹部有相对应的不同纹饰。两组为瑞兽葡萄纹,另两组为珍禽宝相花纹。四组花纹寓意深厚、内容丰富。上有葡萄,空中有珍禽,地上有瑞兽。葡萄串枝、藤蔓鹊绕、瑞兽翻腾,呈现出隋唐大地美好的田园风光。

另外,葡萄纹在壁画、石刻上也都有运用。敦煌石窟里,唐代的装饰图案有藻井、头光、背光、花边以及人物服饰图案等,而构成这些图案的纹饰形象就包括以葡萄为主的葡萄卷草纹。长安所在京兆地区,有葡萄题材的石刻线画。今陕西乾县乾陵博物馆藏有唐神龙二年(706年)的身穿胡服端葡萄的侍女石刻线画,此画原刻于永泰公主墓石内部南面西间。

五 结语

放眼世界,才能解放思想;博取众长,才能有所发展,这也正是今天我们仍将唐代文化艺术引以为豪的原因之一。唐代的工艺美术品在造型上饱满而挺拔、简洁而有张力,在装饰上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题材丰富、结构丰满。在宗教文化的背景中,葡萄与神圣祭礼的反复结合使之不仅仅只是一种具备外在造型美的植物形象,正如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一样,葡萄形象的出现也渐渐具有神圣的意味,这一点在伊斯兰教文化中都有体现。葡萄纹的运用,不仅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其独特的民俗寓意,奠基其发展和流行。葡萄蔓延的枝条和丰硕的果实,象征着富贵常青,果实呈圆形串状,并多籽,符合古人表达多子多福的求子心情,所以常用葡萄表达子孙兴旺、万代不断的美好愿望。葡萄纹的出现和流行,为唐代后来流行以花卉为主题的纹样造型奠定了基础。到了唐代,由葡萄、牡丹、莲花、石榴等花果组合构成的卷草图案,成为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纹饰。这一时期的葡萄纹同禽鸟结合的形式,为唐代后来流行雀鸟花枝纹样造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习刚. 隋唐时期的葡萄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07.01

[2]张晓霞 .来自异域的葡萄纹.[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7.10

[3]刘士云.瑞兽葡萄纹镜赏析[J].收藏界.2006.12

[4]保新民. 隋唐四系罐上的海兽葡萄纹[J]. 艺术市场 .2004.09

[5]杨俊.唐代葡萄纹花砖.[J]丝绸之路.2003.2

[6]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古代文明(第一卷)[M ].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36.

[7](日)关卫. 西方美术东渐史[M ].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56.

[8]孔祥星. 隋唐铜镜的类型与分期. 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C].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386.

[9]史仲文.中国艺术史-工艺美术卷[M ].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5

本文通讯作者:李正 教授

上一篇:王栋臣的灯谜情结 下一篇:刚性路面病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