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师范生就业指导的途径

时间:2022-08-31 05:49:23

试论高校师范生就业指导的途径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高校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文章在分析师范生就业难因素的基础上,从加强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指导、建立长效就业指导体系、普及就业心理指导、推进就业个性化指导五个方面开展对高校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师范生就业 就业指导 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张芬(1981-),女,江苏射阳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沈辉(1979-),男,山东德州人,江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立项项目“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DXGB20101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 012)06-0090-01

一、引言

2010年,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却不足25万,这必将导致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在分析师范生就业难的基础上,从高校层面提出加强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便缓解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

二、师范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影响

1 师资需求减少。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师范生录取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而由于学校进人受编制、财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多方原因的制约,每年都有众多师范毕业生竞争有限的教师编制岗位。

2 师资来源广泛。近年来,国家对“师源”开放,很多非师范毕业生加入了教师应聘之列,使得师范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师范生垄断基础教育市场的局面基本上被打破。

3 用人单位门槛趋高。据用人单位反映,除看重师范生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外,也非常看重教师的认知领域和影响力。同时,为了提升学校师资的学历层次,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师范生与高学历的研究生,这些都人为地增加了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校院环境影响

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当前,高校普遍的发展模式是成为综合性大学,一般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师范的倾向,致使学校对师范专业普遍重视程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发展,导致师范特色不突出。

2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教育类课程太少,且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技能训练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范毕业生的生源质量。

3 就业指导不及时。多数高校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主要是针对大四学生,缺乏从大一到大四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就业观指导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和对自己的合理定位。

(三)个人因素影响

1 “铁饭碗”观念深。教师待遇的改善使得师范专业毕业生将教师岗位作为第一就业选择,在考编失败后才会考虑其他工作岗位,这也是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最大原因。

2 男女择业观念差异。师范专业的学生中仍以女生居多,女生工作要求以稳定为主,而教师岗位正好符合她们的标准,因此在女师范毕业生中出现非教师不就业的现象。而男生相对而言则比较灵活多变,且本身就业前景相对女生更广阔。

3 个人期望值偏高。绝大多数的师范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达城市和公立学校,这造成了师范毕业生在发达城市难就业、经济不发达地区缺教师的现象。

三、多渠道加强师范生的就业指导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主要分为四步走:

1 主体分析。通过自评和他评分析自己,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优缺点。确定自己能干什么,认定自己想做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进行奋斗和学习,从而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2 职业分析。通过对家庭环境、校院环境、社会环境、就业前景进行分析,了解在现有的家庭经济状态下,师范生就业前景严峻的背景下,师范生为成为合格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3 计划与实施。设定职业的长远目标以及大学目标(顺利毕业、工作、升造),最终为了目标的完成,进行分步实施,细化到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

4 调整优化。现实社会中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职业规划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自己及时反省和修正职业目标。作为师范生更要有这样的前瞻性,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二)提升职业能力指导

1 加强职业素质培养。师范生首先要在健康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加强师范生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完善和丰富他们的人格,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

2 提高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技能主要通过对第一课堂的学习以及第二课堂的活动来提高。师范生在求学期间不仅学习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也要应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3 岗位技能培养。学校可通过举办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师范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讲课比赛促进学生教学基本功的锻炼与提高;开设知识结构丰富的辅选专业、选修课程,进一步拓宽师范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应对市场的能力。

(三)建立长效的就业指导体系

针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可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多渠道用人单位的信息。定期给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通报高年级师范生的就业状况,根据就业行业及时做好调整。定期邀请师范专业领域内的经验人士与学生座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目标。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类就业相关讲座与比赛,如模拟职场、简历大赛等,提高就业能;力。定期对师范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体指导,重点放在心态疏导上。同时,根据年级不同制定具体的就业指导目标。

(四)普及就业心理指导

加强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就业过程中的师范生来说至关重要。学校要配备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当师范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时给予帮助,使他们的心理困惑得到及时排解。因此,高校可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会进行心理知识宣讲。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跟踪反馈。指导师范生客观评估自己,树立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增强师范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惑。

(五)推进就业个性化指导

鉴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为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个性化辅导”,与师范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提供有效的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个性化就业指导内容包括就业政策、简历制作与修改、面试指导、就业流程、落户手续办理等众多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在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中,更有利于师范生对就业的定向和定位。

总之,目前师范生就业难的现象既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师范生个体的原因,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职业能力、建立长效的就业指导机制和普及就业心理指导等措施,将会对师范生成功就业有所帮助。但解决好师范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更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师范生四方面的积极有效配合,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共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

上一篇:论通识教育及其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下一篇:民族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